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張家銘表示,科學研究發現,關節炎不是因為動太多,而是動得太少或不正確。(圖/Pixabay)
很多人聽到關節炎,就先想到「要休息」,但醫師張家銘表示,科學研究發現,關節炎不是因為動太多,而是動得太少或不正確。每天30分鐘的快走、騎腳踏車、在泳池中走路、深蹲這類輕量運動,會讓細胞釋放修復訊號,改善血液循環,讓關節滑液分泌增加,讓卡住的膝蓋重新潤滑起來。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人的關節不是因為「動太多」而受損,而是因為長期不動,或一直錯誤地用力,才退化。研究發現,當人走路、蹲下、伸展,這些動作會讓關節細胞開始活起來。
運動不是在折磨關節 是在喚醒它
他表示,每天30分鐘的快走、騎腳踏車、在泳池中走路、深蹲練習,這些輕量活動會讓細胞釋放修復訊號,改善血液循環,刺激關節滑液分泌增加,讓膝蓋重新潤滑起來。同時,它有助於減重,減輕關節壓力,有助於膝蓋、髖關節、甚至脊椎的健康。
為何關節會退化?關鍵在細胞「聽不到」動作
張家銘表示,過去,人們以為關節退化就是「磨損」,但最新科學發現,當細胞接收不到來自外界的壓力與拉力訊號,它就會以為「身體不再需要它」,然後開始萎縮、凋亡,甚至釋放破壞性的酵素來分解軟骨。
已有關節炎的患者 4運動最適合關節
張家銘表示,關節不是怕動,而是怕被粗暴對待。研究指出,關節裡的細胞會「聽」壓力與拉力的訊號,因此,關節炎時不動反而會讓細胞更不敏感,讓關節更僵硬、更容易退化。水中步行、騎室內腳踏車、椅上抬腿、靠牆微蹲,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就是最適合關節的運動。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JnAR3vpNk
▼想減肥吃「低脂優格」錯了?名醫:選全脂更好!不僅「助鈣質吸收」還是減肥聖品(影片來源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 1水果很油卻降血脂 他吃3個月大降膽固醇!醫讚:護心的水果霸主
. 夜貓子注意!研究揭「這時間入睡」慘了:害憂鬱、焦慮
. 不是大蒜!「1辛香料」抗老化、穩血糖、降膽固醇:每天都要吃
. 「1款咖啡」恐害失明!50萬人研究:黃斑部病變高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