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 14:53 臺北時間

7個月被棄養 爺奶兼父母職:剩他1人怎辦

mm-logo
時事

記者張雅筑/綜合報導

小鋐說,他未來想當一位老師,不僅教知識還要教做人!(圖/受訪者提供)

▲小鋐說,他未來想當一位老師,不僅教知識還要教做人!(圖/受訪者提供)

牆上那些獎狀是努力的證明,更是對阿公阿嬤辛苦照顧的回應!小鋐(化名)從未見過媽媽,對爸爸的印象也相當模糊,因為出生不久父母就離異各自另組家庭。阿嬤回憶當時說,那時小鋐才7個月大,真的很「毋甘」這孫子,總覺得:「為什麼別人小孩有完整的家,他卻沒有?也擔心我們老了,哪天不在,就剩他孤單一人...」所幸小鋐相當懂事孝順、勤奮好學,會把領到的獎助學金用來貼補家用,透過一些小動作回報阿公阿嬤的養育之恩。

「爺兼父職」的阿公指著牆壁上密密麻麻的獎狀,分享愛孫小鋐(化名)從小到國中的成就,他說,雖然這孩子生長環境較同齡孩子艱苦,沒有爸爸媽媽陪伴,但非常勤奮好學,這些獎狀就是他努力最好的證明,也是對阿公阿嬤辛苦照顧的回應。阿公說話時,眼中滿是驕傲和欣慰。

談起小鋐(化名)這孩子的故事,確實讓人鼻酸又佩服!越南籍母親生下他不久後就與父親離異,雙方各自另組家庭,直接把7個月大的小鋐留給阿公阿嬤照顧。兩老兼父母扶養愛孫,相當不容易,就靠著務農和微薄的老人津貼勉強支撐,儘管生活相當拮据,但他們一家三口卻從不喊苦,特別是小鋐,在這樣的逆境中,反而造就他有顆堅韌且超齡成熟的孝心。

就怕哪天老了走了剩下小鋐一個人,阿嬤說,從小自己就教小鋐煮飯洗衣,沒想到這孩子很孝順,放假都早早起床到農舍撿蛋煎蛋給他們做早餐。(圖/受訪者提供)

▲就怕哪天老了走了剩下小鋐一個人,阿嬤說,從小自己就教小鋐煮飯洗衣,沒想到這孩子很孝順,放假都早早起床到農舍撿蛋煎蛋給他們做早餐。(圖/受訪者提供)

農事繁重、家務瑣碎,小鋐總是默默觀察阿公阿嬤的需求,主動付出,甚至請著做,遇到假日時,他更是早早起床到農舍撿蛋煎蛋,然後加在麵裡端給阿公阿嬤吃。與其他同齡孩子相比,小鋐顯得格外貼心懂事,且一點也不貪玩,阿嬤心疼地說:「這孩子真的很體貼!有吃的,總是先想到我們。我偶爾塞給他一點零用錢,他都捨不得花,反而推回來叫我留著買菜。領到獎助學金也都全部拿回來,每月的早餐補助金也省下來幫我們買早餐,真的很懂事。」

不會說什麼甜言蜜語的感謝,而是在生活裡透過一些不經意的小動作,默默地回饋阿公阿嬤的養育之恩,至於超齡的懂事,小鋐羞澀地說:「畢竟阿公阿嬤年紀也不小了,希望可以讓他們少操點心。」

小鋐一天天的長大,阿公阿嬤也漸漸變老,阿嬤不禁眼眶泛紅地說,自己最擔心的是這孩子的未來,「為了他,我不知道流了多少淚!他沒見過媽媽,爸爸也很少回來...我常在想,為什麼別的孩子有完整的家,他卻沒有?我最煩惱的是,我們老了,哪天不在了,就剩他孤單一人,所以我從小就教他煮飯洗衣,就怕他以後沒人照顧。」這番話語氣裡滿是無奈和不捨,讓人聽了相當鼻酸。

(上圖)小鋐從小到大都是阿公阿嬤拉拔長大的,對他來說,阿公阿嬤就像爸爸媽媽一樣;(下圖)整面牆的獎狀,都是小鋐努力的證明,阿公說,自己很感動愛孫那麼懂事勤奮好學。(圖/受訪者提供)

▼▲(上圖)小鋐從小到大都是阿公阿嬤拉拔長大的,對他來說,阿公阿嬤就像爸爸媽媽一樣;(下圖)整面牆的獎狀,都是小鋐努力的證明,阿公說,自己很感動愛孫那麼懂事勤奮好學。(圖/受訪者提供)

(上圖)小鋐從小到大都是阿公阿嬤拉拔長大的,對他來說,阿公阿嬤就像爸爸媽媽一樣;(下圖)整面牆的獎狀,都是小鋐努力的證明,阿公說,自己很感動愛孫那麼懂事勤奮好學。(圖/受訪者提供)

所幸在小鋐國小一年級時遇到了花蓮壽豐1919 陪讀班(壽豐長老教會),阿嬤感恩地說,那裡就像他的第二個家,是小鋐另個堅強的後盾!阿嬤表示:「小鋐在陪讀班,有牧師、老師照顧,我們很放心。我常跟他說,哪天阿公阿嬤不在了,你就去找他們。」

也因為陪讀班的陪伴與啟發,小鋐的潛能被喚醒且釐清人生的方向,他有一個清晰且堅定的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個老師!」小鋐表示:「因為陪讀班的老師不只教我們知識,也教我們做人,所以我也想成為那樣的人。」對小鋐來說,「老師」不單單是個一個夢想、職業,更是回饋社會、改變命運的力量。陪讀班老師陳雅丹說,小鋐原本個性相當內向,但在這個充滿愛與接納的環境中,慢慢學會表達、建立自信。至於成為老師的夢想,陳雅丹老師補充說:「我第一次見到小鋐,他就說他想當老師,這個夢想從沒改變過。就像一顆種子,以後如果長成大樹,那就太美了。」

小鋐在語言表達上相當有天分,特別擅長閩南語,小學時曾拿下鄉內語文競賽第三名,今年更勇奪壽豐鄉第一名,即將代表參加縣賽。小鋐表示:「我很喜歡那種用心唸出來的語言,有溫度、有故事。我相信:『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沒結果!』」

陪讀班陳雅丹老師表示,小鋐的夢想一直是當老師,很期待他未來可以長成大樹!(圖/受訪者提供)

▲陪讀班陳雅丹老師表示,小鋐的夢想一直是當老師,很期待他未來可以長成大樹!(圖/受訪者提供)

談及花蓮壽豐1919陪讀班(壽豐長老教會)成立得回溯到2007年,那時壽豐長老教會的池怡凡牧師常常看到有孩子放學後沒人照料,在街頭四處遊蕩,不僅危險又覺得這些孩子的「未來」,可能一個不小心就走偏了,所以創立了陪讀班。2018年起,由陳豐明牧師接棒,他表示:「陪讀班不只是輔導功課,更是孩子成長的另一個家。」陪讀班老師陳雅丹說,在偏鄉陪讀班真的很重要,因為很多弱勢家庭的孩子,放學後根本不知道去哪,但陪讀班就像一個安全的港灣,能給孩子歸屬感,幫助他們敞開心胸,快樂學習,此外還教會孩子們自我管理,以及看見更寬廣的世界。

❤支持1919陪讀計畫、幫助社會弱勢童:https://reurl.cc/XmexgM

【1919陪讀計畫簡介】

基督教救助協會從自2004年起推出「弱勢家庭兒少課後陪讀計畫」,提供「弱勢家庭兒少」 (包括貧困、單親、外籍配偶家庭兒少)免費參加課業輔導、品格教育、才藝課程與家庭關懷,讓弱勢家庭兒少的身心靈體得到足夠的餵養與關顧,使得家長無後顧之憂,得以安心工作,進而改善家庭經濟與生活品質。

-服務對象-

1919服務中心所在社區內貧困、單親、隔代教養、身心障礙和新住民等經濟弱勢家庭之國小學童。

-服務內容-

●課業輔導
輔導孩童完成課業,促進知識上之理解力。

●生命教育、品格教育

教導孩子認識自我、性別差異與相處、自我保護、問題解決、生活適應技巧、人際溝通,人與環境等學習,以塑造良好的品格,提升兒童的情緒管理與人際適應。

●家庭關懷訪視
透過訪視、關懷家庭成員之互動,協助面對危機及生活調適,增進其家庭功能,並形成支持系統。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獨家/女兒產檢出唇腭裂 浪子回頭新手爸:她選擇了我們,就該好好養
獨家/生出畸形兒慘離婚 夫家還怕同姓搶財產!她母兼父職:生了該負責
「再窮生了也得負責!」丈夫結紮仍懷孕 7寶媽:上天堅持送來的禮物
獨家/「下巴牽引手術」讓罕病兒童看見希望曙光 她堅持不走醫美有原因

更新時間|2025.08.09 17: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