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師李介文曾在11日表示,有名求職者應徵助理職位,當他向對方表明錄取時,卻得到「還在等別間面試的答覆」,讓他瞬間惱火,發文譴責將「動用所有人脈封殺」,立刻引起輿論撻伐。風波持續延燒,他也在今(13)日正式出面道歉。
回顧案情,李介文曾指出,「面試了新助理,講得一副對我們的工作多喜歡多有熱忱。結果錄取他,打電話去叫他三天後就來上班。得到的回應是,『我還在等另一間面試的回覆耶,可以下週五再確定嗎?』」
李介文認為,被求職者當成備胎,怒懟當事人,「沒有這種事,給你兩小時考慮,今晚6點回覆要不要來。」最後對方直接消失,被踩到底線的他,直接在平台發聲,「以後就不要讓我遇到,我會動用我所有的人脈封殺你」。

沒想到貼文曝光後,立刻獲封「慣老闆」頭銜,「這是心理師?自己都需要被輔導了吧」、「這誰敢去給心理師諮商,造成更進一步的創傷吧」、「封殺別人到把自己封殺」、「大家也會動用人脈不去你那做諮商」、「先去身心科掛號看一下自己的病吧」。
事件滾雪球燒向自己後,李介文火速刪除貼文,並在深夜發文道歉。他坦言,因遭到放鳥,一時情緒激動,在臉書抱怨,「動用人脈封殺你完全是氣話,我完全沒有公布任何有關這位應徵者的資訊,更沒有做封殺這件事情。」
李介文承諾,未來會與面試者討論,把選擇權交給對方,同時也會針對此事進行反省、反思,「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心理師,我會犯錯,會說錯話。我願意修正,願意學習,也願意坦承自己在失控時的醜態,也願意付出代價。」
他在稍早也再於文中還原,當時對方在面試曾指「隨時可以上班」,所以當他後來打電話確認,得到「我還要等另一間的結果」的回應時,他才因此情緒失控,用了錯誤的方式表達憤怒,未來也會向當事人致歉並給予補償。
李介文再指,目前他已向督導求助,並暫停相關業務,「不是因為被罵,是我意識到自己在這個狀態下,可能會再次傷害他人,而這不是任何藉口能夠說明的,我只能說我會等到督導後評估狀況,再做後續的業務執行」,最後他也再次跟大眾道歉。
【李介文道歉全文】
各位朋友好
週五的時候,我有一篇文引起了很多朋友的關注跟批評
無論結果是甚麼,我都需要先道歉
為我的傲慢,失控的情緒,以及對於心理師職業的期待
除了道歉外,我想我得針對幾點來回應
1.為什麼消失一天
我那天發完文後,就完全沒時間看社群,直到今天晚上,才看到有很多的私訊及留言給我的指教。
我當下第一時間是很慌張,所以我趕快刪文,甚至關閉粉專。但我想了好幾個小時,覺得不應該逃避,所以才寫出這個文。
2.我錯在哪
我在描述週五的面試時,情緒一時激動,使用了不當的語言,尤其是「我會動用所有人脈封殺你」這句話真的非常不妥。這不是一位職場工作者該有的風度,更不是一位心理師該有的表達方式
我當下有很多的挫敗跟失望,我知道這不是我說這些話的理由和藉口,這真的是非常錯誤的示範,也謝謝很多朋友給我的指正。
3.事情後續
我當時真的被放鳥之後太生氣,在臉書上大抱怨後開始處理工作。而那一句動用人脈封殺你完全是氣話,我完全沒有公布任何有關這位應徵者的資訊,更沒有做封殺這件事情。
但即便這樣,我還是在社群公布了很不成熟的發言,這是一個絕對不能容許的錯誤,再次為我的發言道歉。
4.我的彌補
我知道,一句道歉無法抹去那些讓人不舒服的文字,也不是每個道歉都能換來沒關係。
也知道,身為一位心理師,社群上的發言不只代表個人,更是一個職業的期待。
因此,除了誠懇道歉外,我會做以下幾件事:
第一,我認為用情緒與權力去逼迫別人回應,是不成熟的,更是非常不應該的。我未來會明確的和面試者討論,把選擇權交給對方。
第二,我會將這次事件記錄下來,作為我個人專業反思的案例,也會在我未來的課程或演講中,誠實分享這段經驗,提醒自己和他人不要傲慢,我們永遠都可能在權力的位置上失言。
第三,在未來一週內,我會寫一篇文章:「當我成為那種我自己最不喜歡的老闆」反省這次事件對我的影響和反思,並且希望能夠當作其他人的借鏡,我們能夠做些什麼來避免這次的問題。
最後我想說
我知道有些人可能再也不願相信我,甚至對我原本的專業產生質疑。
我願意接受這些失去,因為這是我本就該負的責任,也會用時間與行動,一點一滴重新累積信任。
然而我也想說: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心理師,我會犯錯,會說錯話。
我願意修正,願意學習,也願意坦承自己在失控時的醜態,也願意付出代價。
謝謝大家的批評、提醒、關心,無論是哪一種回應,我都收到了。
這次的錯,是我真真切切該面對的課題。
也希望我的這次錯誤,能提醒更多像我一樣在社群上有話語權的專業者,我們都要更尊重人,而不是用高位的傲慢來對待他人
謝謝願意看到這邊的你,無論你的想法是什麼,甚至你要留言罵我
我都願意認真面對,也不再逃避。
最後再一次的說,對不起
回顧案情,李介文曾指出,「面試了新助理,講得一副對我們的工作多喜歡多有熱忱。結果錄取他,打電話去叫他三天後就來上班。得到的回應是,『我還在等另一間面試的回覆耶,可以下週五再確定嗎?』」
李介文認為,被求職者當成備胎,怒懟當事人,「沒有這種事,給你兩小時考慮,今晚6點回覆要不要來。」最後對方直接消失,被踩到底線的他,直接在平台發聲,「以後就不要讓我遇到,我會動用我所有的人脈封殺你」。

沒想到貼文曝光後,立刻獲封「慣老闆」頭銜,「這是心理師?自己都需要被輔導了吧」、「這誰敢去給心理師諮商,造成更進一步的創傷吧」、「封殺別人到把自己封殺」、「大家也會動用人脈不去你那做諮商」、「先去身心科掛號看一下自己的病吧」。
事件滾雪球燒向自己後,李介文火速刪除貼文,並在深夜發文道歉。他坦言,因遭到放鳥,一時情緒激動,在臉書抱怨,「動用人脈封殺你完全是氣話,我完全沒有公布任何有關這位應徵者的資訊,更沒有做封殺這件事情。」
李介文承諾,未來會與面試者討論,把選擇權交給對方,同時也會針對此事進行反省、反思,「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心理師,我會犯錯,會說錯話。我願意修正,願意學習,也願意坦承自己在失控時的醜態,也願意付出代價。」
他在稍早也再於文中還原,當時對方在面試曾指「隨時可以上班」,所以當他後來打電話確認,得到「我還要等另一間的結果」的回應時,他才因此情緒失控,用了錯誤的方式表達憤怒,未來也會向當事人致歉並給予補償。
李介文再指,目前他已向督導求助,並暫停相關業務,「不是因為被罵,是我意識到自己在這個狀態下,可能會再次傷害他人,而這不是任何藉口能夠說明的,我只能說我會等到督導後評估狀況,再做後續的業務執行」,最後他也再次跟大眾道歉。
【李介文道歉全文】
各位朋友好
週五的時候,我有一篇文引起了很多朋友的關注跟批評
無論結果是甚麼,我都需要先道歉
為我的傲慢,失控的情緒,以及對於心理師職業的期待
除了道歉外,我想我得針對幾點來回應
1.為什麼消失一天
我那天發完文後,就完全沒時間看社群,直到今天晚上,才看到有很多的私訊及留言給我的指教。
我當下第一時間是很慌張,所以我趕快刪文,甚至關閉粉專。但我想了好幾個小時,覺得不應該逃避,所以才寫出這個文。
2.我錯在哪
我在描述週五的面試時,情緒一時激動,使用了不當的語言,尤其是「我會動用所有人脈封殺你」這句話真的非常不妥。這不是一位職場工作者該有的風度,更不是一位心理師該有的表達方式
我當下有很多的挫敗跟失望,我知道這不是我說這些話的理由和藉口,這真的是非常錯誤的示範,也謝謝很多朋友給我的指正。
3.事情後續
我當時真的被放鳥之後太生氣,在臉書上大抱怨後開始處理工作。而那一句動用人脈封殺你完全是氣話,我完全沒有公布任何有關這位應徵者的資訊,更沒有做封殺這件事情。
但即便這樣,我還是在社群公布了很不成熟的發言,這是一個絕對不能容許的錯誤,再次為我的發言道歉。
4.我的彌補
我知道,一句道歉無法抹去那些讓人不舒服的文字,也不是每個道歉都能換來沒關係。
也知道,身為一位心理師,社群上的發言不只代表個人,更是一個職業的期待。
因此,除了誠懇道歉外,我會做以下幾件事:
第一,我認為用情緒與權力去逼迫別人回應,是不成熟的,更是非常不應該的。我未來會明確的和面試者討論,把選擇權交給對方。
第二,我會將這次事件記錄下來,作為我個人專業反思的案例,也會在我未來的課程或演講中,誠實分享這段經驗,提醒自己和他人不要傲慢,我們永遠都可能在權力的位置上失言。
第三,在未來一週內,我會寫一篇文章:「當我成為那種我自己最不喜歡的老闆」反省這次事件對我的影響和反思,並且希望能夠當作其他人的借鏡,我們能夠做些什麼來避免這次的問題。
最後我想說
我知道有些人可能再也不願相信我,甚至對我原本的專業產生質疑。
我願意接受這些失去,因為這是我本就該負的責任,也會用時間與行動,一點一滴重新累積信任。
然而我也想說: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心理師,我會犯錯,會說錯話。
我願意修正,願意學習,也願意坦承自己在失控時的醜態,也願意付出代價。
謝謝大家的批評、提醒、關心,無論是哪一種回應,我都收到了。
這次的錯,是我真真切切該面對的課題。
也希望我的這次錯誤,能提醒更多像我一樣在社群上有話語權的專業者,我們都要更尊重人,而不是用高位的傲慢來對待他人
謝謝願意看到這邊的你,無論你的想法是什麼,甚至你要留言罵我
我都願意認真面對,也不再逃避。
最後再一次的說,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