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5 22:07 臺北時間

比BMI重要!醫警告1數值下降「死亡率飆升」 教4招保命

mm-logo
時事
比BMI重要!醫警告1數值下降「死亡率飆升」 教4招保命
「別只關心體重或BMI了!」減重醫師蕭捷健今(5日)在臉書粉專指出,一項研究表明「最大攝氧量」變少,死亡風險可能上升10%至25%。

蕭捷健表示,《美國醫學會心臟病學》期刊一項研究指出,「最大攝氧量」變低會導致死亡率提升,這個數字更能決定你的健康和壽命。



蕭捷健說明,所謂最大攝氧量(VO2 max),就是身體把氧氣轉換成動力的極限,數字越高代表跑步、爬梯輕鬆,20歲通常是人類最大攝氧量的巔峰時期,而數字低,連提菜籃都能喘。

蕭捷健說,這個「引擎馬力」攸關日常,最大攝氧量若降到臨界點(約15-18 mL/kg/min),任何動作都可能氣喘吁吁,如同老爺車油門踩到底,既耗油又跑不動,是生活失能的開端。



蕭捷健接著說,車子會老舊,人類的「引擎馬力」也會隨年齡衰退,每10年約下降10%,而數據顯示,最大攝氧量每下降1 MET (約3.5 mL/kg/min),整體死亡風險就上升10%至25%。

但研究也證實,無論在哪個年齡層,持續運動都能讓最大攝氧量的衰退速度減半。蕭捷健說,這就是「用進廢退」,定期保養就能維持更久的巔峰狀態。
 

怎麼保養「引擎馬力」?蕭捷健給出4項方針:

打底 每週2、3次半小時中強度有氧,慢跑或游泳。 衝刺 穿插1、2次高強度間歇訓練,提升最高心率。 底盤 每週2次重量訓練,保護關節、提升有氧效率。 新手 先從超慢跑或健走開始建立習慣,再提高強度。

延伸閱讀:

每天吃披薩竟掉10公斤! 醫點「1蔬果」是減脂關鍵又抗癌

挖鼻孔小心「細菌侵中樞神經」 醫:恐與阿茲海默風險有關

精蟲也要SPA! 醫學研究:按壓1部位「受孕率大翻倍」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
更新時間|2025.05.05 22: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