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最前線】史上最重打炒房發酵 2025房市走空量縮價等跌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本刊採訪3位專家(左起為吉家網不動產董事長李同榮、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皆認為多頭將反轉,2025年房市走向「量縮價等跌」格局。
本刊採訪3位專家(左起為吉家網不動產董事長李同榮、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皆認為多頭將反轉,2025年房市走向「量縮價等跌」格局。
2024年房市驚濤駭浪,上半年新青安政策點燃房價高漲,沒想到下半年限貸令加上央行第7波信用管制,資金緊縮買氣降到冰點,市場浮現解約潮;儘管12月央行理監事會,未再出手第8波管制,但房市已豬羊變色。本刊採訪3位專家,皆認為這波打炒房是史上最重一擊,超漲區恐怕「打龍成蛇」,預測2025年房市走空「量縮價等跌」,房價開始鬆動,自住民眾只要有足夠自備款,可大膽進場議價。
買氣急凍!從2024年10月分的六都交易,首度陷入月增率與年增率皆呈現負成長,可看出房市豬羊變色,「寒冬正要開始,這股寒流會延續到農曆春節後,交易量緊縮,弱勢區域流通風險更將增加,恐成為金『龍』海嘯第一排。」儘管央行未祭出第8波打炒房,吉家網不動產董事長李同榮在第一線仍感受到,民眾購屋信心大幅滑落,並大膽預言,2025年第1季將進入空頭初跌段。
20241227money003 (13)_2024-12-27.jpg
央行祭出史上最重拳打炒房,資金緊縮造成房地產買氣急凍。

炒作消風 成交量衰退

「房地產市場之所以火熱,資金是重要因素。」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2024年12月中受邀台灣傳統基金會的演講提到,過度炒作的市場已脫序,大家都忘了自己是誰,「房市榮景因『政策』和『資金』結束,炒作消風就是拋貨時,2025年走向『量縮價等跌』局面。」顏炳立解釋,禁止換約(政策)、貸款限縮(資金)這2道緊箍咒,必定壓迫買氣斷崖式降溫。
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就連領頭羊預售市場也已經受到衝擊,2024年10月全台預售揭露量4,600件,數量創下近20個月新低,比農曆年節當月數量還少,相較6月景氣高峰時月銷達1.66萬件,短短4個月,買氣銳減7成,可見房市受限貸令以及央行打炒房的箝制,民眾對房價上漲的預期心理消退,預售市場的價量動能,進入休眠期。
20241227money003 (8)_2024-12-27.jpg
房市進入休眠期,專家預料中南部超漲區域,回檔時可能領跌。
而成屋市場在第4季也明顯反轉,每月成交量年減逾3成之多,根據各家房仲成交月報,11月全台交易量較上月持平,但相較2023年同期仍有3成以上的衰退,比較6月高點甚至是腰斬,市場上不乏零星個案開始降價拚成交。究竟2025年房市何去何從?專家提出3大挑戰、2大建議。

挑戰一 市場偏空 中南部領跌

「其實在第7波打房前,第2季整體房價就有推不動的跡象了。」李同榮以交易量驗證,2024年8月分全台房市交易量縮,月減7.64%,內政部公布9月分六都交易量又驟減8.2%,數據顯示在央行未推出第7波限貸之前,從7月分開始房價推升不易,交易量逐月萎縮,「來到第4季更是急凍,房市正式由多轉空。」他說。
再攤開7都成屋季均價,近4年來房市飆漲,各都比價輪漲態勢明顯,李同榮以這波高點對照上波(2017年至2018年)低點的漲幅差距來看,台中市100.32%、台南市113.99%漲幅翻倍最多,雙北漲幅4至6成較小,「當房市偏空成形,資金不再追逐上漲空間有限、風險卻增加的商品,中南部超漲區域可能會領跌,北桃可望相對抗跌。」
20241227money003 (6)_2024-12-27.jpg
李同榮分析,2025年第1季房價將明顯鬆動,走入空頭初跌段,直到2026年上半年末段,整體房市才會止跌,「但因通膨、原物料、缺工等因素,跌幅不會太深。」他說。

挑戰二 政策牽動 解約潮湧現

預售市場即將交屋的民眾,可能面臨建商分戶貸款成數不足或因貸款困難延誤交屋的窘境,進而引發違約的交易糾紛。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陽信銀行董事長陳勝宏就直言,央行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對房市衝擊可謂史上最重,相關交易糾紛在2025年會是最大致命傷。
20241227money003 (3)_2024-12-27.jpg
12月央行理監事會未再出手打炒房,但第7波管制的餘威仍對房市影響甚深。圖為央行總裁楊金龍。
此外,預售市場走向大者恆大,中小型建商生存困難。李同榮觀察,央行祭出請領建照18個月限期開工,加上土建融限貸措施,又逢銀行房貸滿水位等影響,現階段中小建商土建融貸款,越來越不容易,「市場偏空,銀行建融對中小品牌建商的建築成本評估更加保守,先打個8折,再給予融資6成,等於只有48%融資,還要求建商先提出自備款足額的存款證明,以示財力。」李同榮憂心,此舉可能在房市反轉時,造成小型建商周轉不靈的倒閉風潮,連帶打擊購屋者信心,不利於房市。
20241227money003 (7)_2024-12-27.jpg
20241227money003 (1)_2024-12-27.jpg
而政策公告沒有宣導期,令市場措手不及,「多年前買進預售屋、現正面臨交屋者,還有簽約買成屋、正洽談銀行貸款者,都因突如其來的資金缺口而陷入財務窘境。」陳勝宏認為這都會造成交易糾紛、出現解約潮。他進一步表示,政府推動政策的本意,應是抑制房市而非掐死房市,呼籲政策推動緩和漸進,以降低對市場的傷害。像是「先買後賣」換屋族的一年內豁免條約,時間也應該放寬,「房子不是賣菜,說賣就賣得掉。合理的管控,才能減輕民眾短期內賣屋的壓力。」
20241227money003 (14)_2024-12-27.jpg
買預售即將交屋的民眾,恐面臨建商分戶貸款成數不足或因貸款困難延誤交屋,衍生交易糾紛。
央行下重手後,雖防堵投資客炒房,但部分換屋族也因自備款問題受波及,「預售屋禁止換約2023年7月上路,早期交易的買方,還能獲利搶先下車,但新制實施後才買進的預售屋,只有『解約』一途,我預估後續認賠出場的狀況會愈來愈多。」陳勝宏說。

挑戰三 妖房過熱 拋售壓力大

「房地產市場被炒作過熱,蛋白區卻賣蛋黃價,形成妖市、妖價,當資金、政策這兩道命脈被掐喉,就要知道暴衝的火車要到站了。」顏炳立比喻,精品LV、香奈兒(指蛋黃區、豪宅)不漲,卻漲平價品牌Zara、UNIQLO(指蛋白區、小宅),資金簇擁小宅撐市,頻創天價,蛋白區單價甚至破百萬元,「超出市場行情太多,不要期待明天會更好,『妖房』不宜再追。」顏炳立提醒。
另外,弱勢區域跌價風險高,李同榮提出,量大蛋殼區或發展未成熟的新興重劃區、高科技外溢效應的蛋白區、缺乏題材靠補漲效應的凹陷區,這類區域拋售壓力將大增,房價易跌難漲。他估計,依個案不同,成屋市場北部跌幅約6至10%,中南部將衰退10%至13%,預售市場整體下跌12至17%。
20241227money003 (10)_2024-12-27.jpg
軌道建設齊備、人口淨流入最多的蛋白區,生活機能完整,房價也親民。
「房市已是離別的月台票,買氣降、價等跌,含著淚水訴無奈,短炒客能跑就跑。」顏炳立建議,2025年投資先緩緩,而自用當道,自住民眾可積極看屋,「價格稍有回檔、口袋的錢也夠付3成,遇到喜歡的,你要買。」

建議一 3高一多 買在抗跌區

至於怎麼買?專家表示,可聚焦於高科技產業核心特區購屋,例如竹北。李同榮提出聯徵中心統計數據表示,2024年第三季新竹縣的新增房貸平均鑑價估值為1826.8萬元,與10年前同期相比增長926.9萬元,漲幅達103%。受惠於科學園區,高科技人才湧入,當地住房剛需難滿足,區域周邊持續開發,長期房價較抗跌。
而沿著軌道走,像是高鐵(多鐵)軌道經濟發展特區,也是自住民眾的最佳選擇,陳勝宏指出,桃園市近年坐擁機場捷運、高鐵等軌道建設話題,又有多個重劃區相繼設立,磁吸雙北人口持續移入,使房市交易熱度不減,其中青埔是高成熟商圈的重劃區,生活機能完整,帶動流通性。
20241227money003 (9)_2024-12-27.jpg
2025年自住買方占上風,民眾可積極看屋,大膽議價進場。
此外,可留意人口淨移入多的區域,李同榮舉例淡水區有捷運、輕軌之外,未來還有淡北道路、淡江大橋等交通設施陸續完工,出入便利性增加,整體機能成熟,上半年人口淨移入達3,769人,稱霸全國,且房價與北市和新北蛋黃區相比親民許多,成為不少首購、小資族群的移居熱區,民眾想買房可往此類區域前進。
20241227money003 (2)_2024-12-27.jpg

建議二 換算單價 考慮合理性

「我剛出社會買房子,買在新北市烏來,努力工作賺了錢,才移居台北市。」顏炳立教戰,年輕人先求有再求好,只要價格合理,交通方便,就可勤加看屋、進而買屋。他說,買房子應掌握7字訣:地段、環境、可及性,並強調,支撐房價的關鍵有70%是「地段」構成,2025年好地段的蛋白區會比蛋黃區旺。
顏炳立也提醒,「小宅撐市」的資金行情已褪去,房市盤整之際,價格不宜再追高,回顧這幾年房市群魔亂舞,「總價掩蓋單價」的現象橫行,「用總價換算單價後,蛋白區動輒破百萬元,我都嚇到要去洗眼睛,妖房會打龍成蛇。」他建議,自住民眾應以實價登錄行情為參考合理價,不應再往上墊高,至於小宅的每坪百萬價,其實不應視為正常狀態。
至2025年第1季,限貸之亂恐延續,銀行經驗豐富的陳勝宏建議,民眾買房務必要先找3家銀行鑑價,才不會因彼此認知不同,在簽約後發現未達貸款成數而產生資金缺口。
20241227money003 (11)_2024-12-27.jpg
限貸之亂短期未解,專家建議民眾買房要找3家銀行鑑價,避免產生資金缺口。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