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14:00 臺北時間

【短稿】中華職棒 35 年:假球案、啦啦隊旋風、經典賽奪冠,臺灣球迷重回現場了嗎?

mm-logo
時事
【短稿】中華職棒 35 年:假球案、啦啦隊旋風、經典賽奪冠,臺灣球迷重回現場了嗎?
去年底臺灣獲得世界棒球 12 強賽冠軍,今年又奪下經典賽門票,即將開打的中華職棒新賽季票房表現成為矚目焦點。READr 爬梳 35 年來中華職棒的票房資料,回顧中職票房如何改變。球迷形容,現在的臺灣棒球是「不畏懼失敗」的世代。
「告訴世界!臺灣最強!」「臺灣!尚勇!」隨著應援口號吶喊,為奔馳在場上的球員加油;然後是比賽結束,臺灣奪下世界棒球 12 強比賽冠軍時,球員們的激動相擁——這是近幾個月以來,臺灣民眾心中難忘的畫面,就連愛爾達體育台都宣布將 365 天不間斷重播冠軍戰役,彷彿所有球迷都還留在那一天。
入坑不久的小安(化名)回憶去年在大巨蛋的台日大戰,輸球後全場留下來應援的畫面讓他印象深刻,「有一種大家真的在一起的感覺。」即使當天輸球,觀眾仍會大聲應援;就算比賽已結束,球迷也會留在場邊喊著口號,期待下一場比賽。「真的超感動,感覺要哭出來了!」
總教練曾豪駒曾在資格賽輸球後的記者會說:「接受失敗,然後希望明天有好的開始。」這種「接受失敗」的精神,對資深球迷來說,是從以前看球到現在最大的轉變,「以前輸了被大家罵得狗血淋頭,說再也不看棒球,現在就是不怕輸,輸了也沒關係,下次再贏回來。」從小看中職的子晴(化名)認為,現在的臺灣棒球是「不畏懼失敗」的世代。
這種「不怕輸」的精神,也體現在臺灣棒球的根基——中華職棒。作為培養國際賽主力的搖籃,中職承載著臺灣棒球的未來,也是國際賽場上熱血沸騰的延續。臺灣在國際賽場上獲得佳績後,今年的票房表現更成為矚目焦點。READr 爬梳 35 年來中華職棒的票房資料,回顧中職票房如何改變?又是哪些因素導致這些波動?
中職的票房表現主要受到假球案及球星、應援風氣的影響。在假球案頻傳的幾年間,單場入場人數曾低至 101 人,球隊也因觀眾少、虧損太多而紛紛解散或轉賣。後期中職聯盟、球員工會與政府機關等介入制定相關措施,全力防範假球案再發生,球迷才漸漸願意入場。
到了 2013 年,中職全年平均入場人數從 2000 多人攀升至 6000 人,新型態的應援方式以及網羅球星加入,都是票房復甦功不可沒的關鍵。到去年為止,中職票房仍穩定成長中,2024 年有賴於大巨蛋啟用、新球隊加入,單場入場人數首度突破四萬人,創下中職史上新高。READr 梳理 35 年的票房資料,帶你回顧中職如何從輝煌走向低潮,再從低潮中奮起,成為臺灣職業運動的耀眼招牌。

中職初成立:媒體助攻話題強、兄弟象奠定球迷基礎

觀察職棒 35 年來的票房趨勢,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1990 年中職剛成立,新鮮感帶動票房高峰;1997 則因為一連串的假球案、聯盟分裂而陷入票房低谷;到 2013 年,有賴於制度變革、引進韓式應援,票房開始回升。此後,除疫情影響外票房持續成長、穩定攀升。
20250402READr001
1990 年,中華職棒正式成立開打,創始隊伍有兄弟象、味全龍、統一獅與三商虎。臺灣首個職業運動聯盟初登場,加上過去三級棒球表現打下的根基,六年間平均入場人數逼近七千人,引發民眾熱烈關注。
20250402READr002
而創始隊伍中的兄弟象與味全龍,自職棒開打前就是母企業旗下的業餘棒球隊,早已開始累積球迷。六年間,中職隊伍增加到六隊,但對戰組合的票房前五名,依舊是兄弟象的天下。
20250402READr003
當時兄弟象不只有陳義信、李居明、王光輝等好手,六年中更擁有輝煌的總冠軍三連霸,戰績豐碩是球迷長期支持的原因之一。資深象迷子晴就分享,喜歡兄弟象是因為「覺得他們會一直走下去。」他也提到兄弟象對球員管理嚴格,球迷對於整支球隊的印象比其他球隊好。
優異的票房成績不僅是原有業餘球隊的球迷轉換,當時傾全力的媒體宣傳更是關鍵。資深球迷、時事評論員周偉航回憶,「早期是民生報,後來還有像大成報這一種,都是很密集地在報導,所以自然會形成一個所有人都要討論的氛圍,這是一個同儕之間共同的話題。」他也補充,90 年代的娛樂資源較匱乏,職棒理所當然成為所有人的焦點。
職棒元年締造了一個輝煌的時代。直到 1996 季中,一連串的黑道介入球場、打假球事件爆發,中職開始墜入谷底。
看更多內容:「假球案層出、聯盟分裂:票房起伏不定,球迷失去信心」、「票房谷底反彈,聯盟整併、國際賽表現亮眼」、「黑暗的七年:假球惡夢再起,全新改革救中職」、「大應援時代來臨!啦啦隊、球星成復甦關鍵」、「票房巔峰之後,中職如何永續發展」請見原報導連結
更新時間|2025.04.02 18:2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