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什奇娜為《烏克蘭真理報》等主流媒體擔任自由記者,2023年8月深入俄軍占領的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區採訪,關注當地員工失蹤情況後失聯。直到去年(2024年)5月,俄羅斯國防部才首次承認關押她,並在當年9月通知家屬她已死亡。
綜合外媒報導,今年(2025)2月,俄羅斯在移交750多名陣亡者遺體時,將羅什奇娜裝入白色屍袋,但標記為「無名男性」,且未列入移交名單。烏方人員解凍遺體時發現是女性,後經DNA確認為羅什奇娜本人。
根據烏克蘭檢方公布的初步鑑識結果,其遺體呈木乃伊化,顯示可能長時間處於乾燥或密封環境中。此外,她雙眼與部分腦部也遭摘除,研判可能意圖掩蓋受虐痕跡(如白眼球出血、缺氧損傷等)。另有全身多處骨折、電擊痕明顯,推測生前遭受嚴重酷刑。
還有獄友透露,羅什奇娜生前體重驟降至30公斤、身上滿是刀疤,「她的狀態是,甚至無法將頭從枕頭上抬起來,我先把她的頭抬起來,她摸到上鋪後,才站得起來」羅什奇娜也曾表示自己「被電擊折磨」。
烏克蘭官方指出,這起事件明顯違反《日內瓦公約》,要求俄方說明監禁與死亡過程,並呼籲國際社會將其列為戰爭罪調查重點。歐洲新聞自由組織(EFJ)與國際特赦組織亦呼籲啟動獨立調查。
事件關鍵時間軸
- 2023年8月 羅什奇娜於紮波羅熱核電廠取材後失聯
- 2024年5月 俄國首次承認拘禁她
- 2024年9月 俄方通知家屬「她已死亡」
- 2025年2月 遺體被列為「無名男屍」送還烏克蘭
- 2025年4月 DNA比對證實身分,遺體呈現酷刑痕跡
★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