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本媒體《AERA DIGITAL》的分析報導,一位來自埼玉的74歲婦人表示「第一次聽到這種叫法的時候,感覺好噁心,現在也是厭惡到不舒服的程度。」她解釋,「不就是把『老爸(じじい)老媽(ばばあ)』稍微改造一下,讓它聽起來比較親切一點嗎?這種做作假裝的感覺,讓我非常討厭。我絕不會這樣稱呼,也不會讓人這樣叫我。」
如果是說話還不太流利的稚童這樣叫,她還勉強可以接受,但特別不能接受祖父母自稱「老爺、老奶」。她認為祖父母跟孫子的關係,本來就應該比父母更有一點距離感。但「老爺、老奶」語感太黏膩,沒有適度的距離感,「所以讓我感到不舒服。」
早在2004年NHK播出的日劇中,就已經使用「老爺」作為電視劇的名字,代表當時這個詞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普及,2009年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對全日本803名隨機抽樣進行調查,曾使用「老爺、老奶」這種稱呼的人約佔24%,推測當時每4位日本人中,就已經有1人使用這種表達方式。
國立國語研究所的教授石黑圭分析,這種叫法的流行,可能是從人們開始以「爸爸、媽媽」(パパ、ママ)取代傳統的「父親、母親」延伸而來的。不過也由於這種語感過於親暱,讓不少害羞的日本人感到尷尬,他們並不想在陌生人面前,展露自己和家人之間赤裸裸的親密感。
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也提到,這種新興的叫法也有地域性,「主要出現在首都圈和東海地區」,尤其是「首都圈50歲以下的女性」使用比例特別高,距離首都圈越遠,使用率就越低。
石黑教授解釋,「現在的日本社會整體上,瀰漫著一種對老化的強烈恐懼感。尤其是都市裡的人,更有『想維持年輕感』的強烈渴望,這點從他們的穿著與化妝上就能看出來,所以都市人會願意使用一些『不帶年齡感』的最新潮語言表達。」
立命館大學研究所教授、哲學家千葉雅也也指出,「老爺、老奶」這種說法有一種卡通角色的語感,可能在現實生活中,被當作讓人遺忘老化過程的機制,彷彿大家只要用最潮的講法,整個社會就能活在一種「大家永遠年輕有活力」的幻覺之中,才會讓這樣的詞語逐漸普及在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