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媒《j-cast》報導,儲備米流通受阻,主因在於需要加工精米並準備標示「儲備米」的包裝袋和運輸資源,導致供貨遲緩。農林水產省計劃持續至7月,每月釋出備蓄米,但價格穩定化仍需時間。
長期來看,日本人對米飯的需求正持續減少。農林水產省統計顯示,國民1人1年消費米量從1962年度的118.3公斤減半至2020年度的50.8公斤,加上人口減少,主食用米需求已從1996年度的944萬噸降至目前約700萬噸。若趨勢不變,2045年需求可能縮水至500萬噸。
物價方面,三菱綜合研究所根據2024年2月東京調查指出,一碗150克的越光米白飯價格約57日圓(約新台幣11.77元),高於4片切吐司一片的48日圓(約新台幣9.91元),打破過去「米飯比麵包便宜」的常識。
小麥多依賴進口,米則為日本少數可自給的糧食,因此米價逆轉引發消費者選擇意識轉變。加上現代健康觀念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的趨勢,高價米飯對消費者吸引力進一步下降。
媒體分析認為,這場米騷動凸顯了農水省保護米農政策的失敗。隨著儲備米釋出遲緩,日本人的「米離れ」(疏遠米飯)現象恐將持續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