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將來台參與「光球音樂祭」的韓國電子音樂家KIRARA日前接受本刊書面專訪,除了聊到自己身為跨性別者的邊緣經驗,也談了關於創作、K-Pop、K-Indie,以及之前來台灣參與音樂祭的想法。對KIRARA來說,2017年獲得韓國大眾音樂獎是人生的轉捩點,她認為確實受到幸運眷顧,之後也終於能夠靠音樂維生,努力不讓自己對作品感到羞愧,也開始渴望好好享受努力爭取來的生活。KIRARA認為韓國大眾音樂獎涵蓋K-pop到地下音樂的所有範圍,但K-pop是個產業,能賺到錢的是在其中追逐的人;她真正欣賞的地下音樂家,作品才是大膽又獨特,遠遠超出流行產業觸及的領域。

座右銘是「美麗且強悍」,KIRARA的現場演出被形容是「將電子聲響與影像重塑,打破表演與感知的界線」「讓每場演出都成為獨特的即興變奏」「舞台上隨音樂四散的米字型LOGO不只是符號,更是KIRARA的縮影——秩序與混沌並存,精準卻不可預測,規則中藏著變異。」
之前曾來台灣參加過Ultra Taiwan,KIRARA覺得台灣觀眾在態度上和韓國其實滿像,尤其面對現場演出時的那份認真。至於韓國的技術人員雖然技術非常強,但常常看來心情很差,工作時也不開心,「有時我會想是不是韓國人無論在哪個產業裡,都是不快樂的勞動者。」

相比之下即便在台灣現場不一定一切順利,KIRARA仍常看到大家快樂地工作著;過往常跟樂團同台,她雖然創作電子音樂,但覺得內在的精神更偏向搖滾,在小型表演場地比在club自在。於是KIRARA很珍惜這次在「光球音樂祭」登台,藉此更深入了解韓國以外的亞洲電子音樂文化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