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山由之談及拍片契機表示,片中長椅位於他以前住家的附近,和家人散步時常常經過,他的工作室也在那一帶,長椅儼然已融入他的日常生活範圍當中。
大約2年前,當地要興建一座大橋,「我有點感嘆,想到東京很多地方的景色逐漸改變、翻新,有些很熟悉或喜歡的景色,也會漸漸被淡忘,覺得有點可惜。」由於長椅已經老舊,擔心不久後會被拆除,所以他萌生使命感,想把它留在作品裡。

為了呈現多元的敘事觀點,奧山由之僅兼任其中一個故事的編劇,並邀請生方美久、蓮見翔和根本宗子為其他3個故事執筆。奧山由之解釋:「我非常喜歡這3位編劇,他們的風格迥異。我先想好每個篇章的順序,訂定故事主題、出場人數,其餘交給他們撰寫。」藉由這樣的做法呈現故事的多面向,彷彿發生在不同地方。
本片由同一組角色開啟故事和結尾,是奧山由之的構想,為此他邀請擅長寫連續劇的生方美久(作品包括《Silence》等)執筆,發揮強項。「我希望她寫一個延續性的故事,呈現兩個角色經歷一段時間後的成長與變化。」
現今這把長椅依然佇立在原處,日前奧山由之與團隊才在原地舉行戶外放映,「長椅在最前方,其他人坐在長椅後面。觀眾在看影片時,長椅可以進入他們的視野。連續辦兩天,累積有3千人次與我們一起在那裡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