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被看好扛起黨內接班梯隊的盧秀燕、蔣萬安,不但各自守住本命區,更積極跨區輔選有成,經此一役大進化,所到之處明顯激起群眾熱情,從地方諸侯躍升藍營隊長,坐穩未來藍軍領頭羊;而原本有望在10月交棒黨魁的朱立倫,在黨內權力核心移轉前,更意外因穩住國會優勢,聲勢回穩。

國民黨取得壓倒性勝利,不僅24名藍委不同意票全數高於同意票,更有17人同意票未跨過25%罷免門檻,連涉入貪汙官司遭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也被否決,過去半年,從連署罷綠零成案,到大罷免投票未失一席,經歷宛如三溫暖的藍營高層,權力核心也悄然改變。








黨內輔選人士直言,藍營反罷經歷各縣市死亡連署被司法偵辦,遭31比0幾近羞辱式的成案比後,最後呈現開低走高,甚至連雙北幾個逆風選區,民調不利因素都能克服,關鍵原因在於罷免戰被激化後走向政黨對決,被罷藍委都以大選模式動員組織,「藍營基本盤的投票意向,都是被民進黨跟側翼激出來的。」「罷免區本來就是藍盤大居多,藍綠愈打愈凶,我們的人都衝出來投了,當然反罷贏面就變大。」

首波抗罷大成功,藍營一致認為區域聯防作戰奏效,尤其6月中旬罷免投票日確立公告後,成為抗罷方攻防轉捩點,國民黨籍縣市長陸續啟動輔選模式,蔣萬安、盧秀燕、侯友宜陪同在地立委掃街,並跨區馳援其他縣市立委,形成催票三本柱,搭配一場場政策說明會及大型造勢活動,為反罷方凝聚士氣。
輔選人士直言,賴清德總統的團結十講真的是幫了大忙,藍營本來是一盤散沙,但賴的開講一次比一次「驚奇」,不論是「雜質說」,還是「更大的民主」,反而促成藍白陣營大團結,「什麼時候看過藍、白支持者的談資都是總統的談話。」

綠營執政當局拍板站上大罷免浪頭,更讓蔣萬安、盧秀燕等諸侯找到對戰焦點,二人開槓中央,像是針對行政院統刪地方補助款開砲,以及喊話執政黨停止惡罷,專注解決美國關稅問題等作為,從過往溫和形象,轉變成藍營戰神,展現引領議題風向的量能;同時在藍營各地方黨部被抄、選戰資源匱乏的狀況下,二人有效號召出支持者抗罷,雙雙站穩了接班梯隊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