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況空前!超過150家上市櫃公司、百家金融機構及近80位國際代表齊聚,見證「臺灣週」高規格啟動。
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國際資金看好臺灣潛力
「臺灣週」開幕式當天,議程聚焦於全球金融與臺灣資本市場的深度對話,特別邀請多位國際金融巨頭與產業領袖進行專題演講,深度探討全球趨勢、區域財富管理及產業資本策略等角度,解析臺灣市場的獨特優勢。專題對談更邀集重量級產經專家,探討資本力量如何攜手企業跨越變局,成就未來。這場盛會不僅為「臺灣週」定調,也明確展現臺灣資本市場邁向國際的強大企圖心。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彭金隆在開幕式表示:「近兩年來境內基金規模由5兆元成長到10兆元,表示市場發展動能強勁,外資持有我國股票市值佔總市值40%,也突顯國際投資人對臺灣市場的高度信心。」

國家發展委員會葉俊顯主委表示:「引導大眾資金投入公共建設,也是臺灣週系列活動的亮點。長年貿易順差、超額儲蓄持續累積,民間資金充裕且積極尋求投資管道,政府順勢提出兆元投資發展方案。透過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推出的資金鼓勵措施,全方位引導民間資金匯聚,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勁的新動力。」

全球金融與產業龍頭的戰略指引
臺灣週開幕式邀請三位專家進行專題演講,首先由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貝萊德(BlackRock)副主席Sir Robert Fairbairn發表演說,從國際視角深入剖析全球金融韌性趨勢下,臺灣市場所蘊含的契機。緊接著,渣打集團大中華暨北亞區行政總裁徐仲薇分享:「投資人應不再侷限於傳統流動性資產,而是開始積極拓展私募市場與另類投資策略,尋求長期且多元的資產配置方案。」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在演講中,為在場投資人深刻闡述了資本市場對鴻海的巨大推動作用。他指出:「鴻海的發展與資本市場相輔相成,集團在追求獲利成長的同時,亦嚴守財務紀律,推動轉型升級並回饋社會。」鴻海自1991年股票上市,市值從當年的36億元暴漲至如今的約3兆元,成長近850倍。在資金運用策略上,鴻海注重平衡,長期資金主要來自每年淨利和折舊攤銷,規模約2,600億元,用於資本支出、現金股利與長期投資。

資本市場攜手企業開創新局 跨產業金融實戰
活動尾聲的專題對談由中華經濟研究院連賢明院長主持,邀請三位嘉賓分享,針對「臺灣資本市場攜手企業跨越變局」進行對談。保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盛保熙董事長從企業經營者的視角出發,詳述保瑞藥業如何精準運用資本市場工具,藉由11次國內外併購,將其資本額僅600萬元的小公司,高效轉型成為市值超過800億元的國際級巨擘,展現了資本力量對企業跨越式成長的關鍵作用。
國際投資代表美商高盛亞洲證券有限公司臺北分公司陳子揚董事總經理表示,臺灣資本市場表現強勁,總市值全球第8,日均量逾5,000億元。臺股平均本益比高達18倍,遠勝香港的12倍和韓國的11倍,這代表市場給予臺灣企業極高的估值,創造了更大的資本操作空間。
DIGITIMES暨IC之音董事長黃欽勇,以產業觀察者的角度指出,臺灣已掌握全球90%以上AI伺服器產能,進入AI決賽圈。他建議政府利用臺灣完整的科技供應鏈優勢,對接國際金融科技網絡,輸出「供應鏈智慧」等軟實力。然而他也坦言,「臺灣的軟體與資訊服務產業比重過低,上市門檻對新創與非製造業不友善,這是資本市場的重大缺口。」

多面向金融議題探討 實現世界級金融願景
本次「臺灣週」系列活動,不僅止於開幕日的專業高峰對話,更透過為期多日的周邊活動,全面展現臺灣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堅定決心。系列活動涵蓋了「亞洲創新盃」對創新資本的培育,以及聚焦企業永續實踐的ESG永續發展議題討論,清晰描繪出臺灣資本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
金管會表示,將臺灣打造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行政院經發會的重要計畫,臺灣具備豐沛的民間資金與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是躋身國際的堅實基礎。「臺灣週」正是向全球投資人展示臺灣經濟實力的窗口,誠摯歡迎全球投資人參與這一臺灣盛事,共同推動資產管理中心的建設,與臺灣共創繁榮未來。
臺灣週系列活動:
10/16 ➤ 臺北公司治理論壇、亞洲資本市場高峰論壇、資產管理國際化論壇
10/17~10/19 ➤ 2025臺灣週ETF投資博覽會
10/21 ➤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產業創新日論壇暨亞洲創新盃決賽、引導大眾資金投入公共建設論壇
10/22~10/23➤ FinTech Taipei
10/23 ➤ TABF-Z/YEN Webinar線上研討會:推動臺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活動詳情與報名,請至連結處查看:https://www.taiwanweeks.com/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