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NN》報導,發現者Björn Hjaltason表示,他於10月16日傍晚發現一隻形狀奇特的飛蟲,立刻意識到可能是蚊子,並將其捕獲。他隨後聯繫冰島自然科學研究所昆蟲學家Matthías Alfreðsson,次日兩人捕獲到3隻蚊子。Alfreðsson指出,雖然過去曾在冰島機場發現過一隻不同物種的蚊子,但這是首次在自然環境中確認蚊子存在。
Culiseta annulata分布廣泛,從北非到西伯利亞北部都有出現,對寒冷環境適應良好。Alfreðsson表示,成蚊可在遮蔽處度過寒冬,使其能耐受零下氣溫。至於蚊子如何抵達冰島,目前仍不確定,但可能與船隻或貨櫃運輸有關。專家指出,春季仍需進一步監測,確認這個物種是否能在冰島穩定繁衍。
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全球氣溫升高、風暴與洪水頻率增加,蚊子等攜帶疾病的昆蟲分布範圍可能擴大。冰島近期也面臨氣候異常,5月部分地區氣溫比往年高出18華氏度,這種極端高溫與氣候變遷有高度關聯。
不過,Alfreðsson與耶魯大學助理教授Colin J. Carlson均表示,目前仍難直接將冰島蚊子出現與全球暖化完全掛鉤。他指出,冰島即使未受氣候變遷影響,也可能適合這類蚊子生存,而氣候變遷僅可能提高其他蚊種在冰島落地生根的機會。
Carlson強調,「氣候變遷可能增加可能性,但並非直接原因。我們對蚊子分布的本地變化仍知之甚少,需要更多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