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7日,隨著核三廠2號機停機,台灣正式邁入「非核家園」,核四廠在2014年封存,燃料棒也已在2021年外運至美國。但AI時代,穩定電力成為關鍵,工商團體曾多次上書建議重啟核電,包括美國、歐洲商會等都提到,台灣需要有韌性的能源、還要降低碳排,這就需要核電。
經濟部表示,台電依新修訂的核管法,展開核一、二、三廠現況評估,包括機組設備、人力配置、燃料乾貯、同型機組延役狀況、地質耐震、安檢整備現況、供電效益。
評估結果顯示,核一廠兩部機組已分別停機逾11年、8年,設備老化嚴重,重要發電設備多已拆除,多數儀電組件需汰換升級,所以不具再運轉可行性。
核二廠過去仍有定期大修及維護,但是發電系統停機超過2年,功能需再確認,初估有再運轉條件,但因乾貯設施延宕近10年,反應爐內用過核燃料須待室外乾貯設施啟用才能移出,爐心清空才可進行反應爐相關安檢,因此安檢期程將比核三廠更長。
核三廠機組設備尚未拆除,且反應爐已清空,燃料池尚有空間,初判亦具再運轉條件,其中部分具有原廠專利,需尋求原廠協助。核電廠現況評估報告經核定後,後續台電將依照相關規定研提再運轉計畫,並啟動自主安全檢查老化、耐震等等安全評估。
最近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NRC也批准密西根帕利塞茲核電廠的運轉許可,該電廠因虧損,在2022年5月停止運作,但另一家公司收購後,在2023年提交重啟申請。
日本新潟縣知事花角英世21日宣布,將批准重啟位於當地的世界最大核電廠柏崎刈羽核電廠,預計在議會12月投票表決後,向美國NRC提出6號機的重啟前確認申請,預估整個流程要3周到1個月,所以最快可在明年1月重新啟動,這將會是東京電力公司在2011年發生福島事故後,首次再啟核電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