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gkrekic acid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毒素,主要產生因素為被致病變種病毒污染的發酵椰子或玉米食品中,這種毒素具有高度的毒性,不僅耐熱、無色且無味。黃貞祥進一步解釋,Bongkrekic acid很少有機會在大米製造中出現,其主要通常存在於椰子或玉米製品中,與大米的關係可說是微乎其微。
就此,黃貞祥呼籲衛福部應將Bongkrekic acid中譯正名為「椰酵菌酸」,除了符合其原名出處、致病變種的意義,也能防止民眾因「米酵菌酸」這個錯誤的翻譯,而對米製品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和恐慌。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