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開場,簾幕揭開,10多位不同年紀的民眾走入攝影棚,欣賞3位藝術家的多件作品。年僅6歲的蘇菜驚呼「好漂亮!」3位藝術家則隱身其中,親耳聆聽觀眾在無說明情況下對作品的直觀感受與詮釋。
劉文瑄擅長從日常中挖掘詩意,創作具抽象美感的塗畫(Drawing)作品。盲測中展出《之間:消波塊.鳳林》與《之間:大石頭.鳳林》,引發熱議。6歲蘇菜將前者比喻為充滿門窗的村莊;後者則讓蘇菜與大學生莉琪聯想到《魔法公主》中的夜光精靈與山犬毛球。

劉文瑄分享:「聽到蘇菜直覺性的形容作品,非常激動!」她還分享創作過程,足足花了一週的時間在消波塊上貼了雙面膠,再以4X5相機拍攝,完全無用影像軟體Photoshop修片。

崔廣宇以行為藝術質疑現代社會常態,透過錄像作品《當代生活習作:預言》中雨傘噴水測試民眾,引發歡笑,及《隱形城市:利物浦精神》中違規穿越馬路的創意設計,在馬路旁高欄上放著坐墊,讓表演者以坐墊為支點橫越高欄,違規穿越馬路,充滿創意。崔廣宇說,這些作品,「在模稜兩可的空間,用誤解的角度去解讀;或是找到合理或不合理的城市現象,用我的故事去合理它,讓大家去想像。」「希望大家重新再看一次我們的環境有什麼問題。」
崔廣宇表示,他以創作介入城市,轉化其狀態,引發反思與批評。他認為觀眾有不同解讀層次,小朋友可能只是覺得好笑,但有人能看見深層意涵,這讓他感到欣喜。
有「藝術界魔術師」之稱的廖建忠,創作靈感來自日常片段,其《表面工程法》系列以精細木作擬仿真實物,改變觀眾感知的慣性。作品《貨車廂(TO-DAY)》以薄木打造貨車廂造型,劉文瑄驚呼「有初戀的感覺!」廖建忠說,靈感來自等紅燈時看到貨車尾訊息,並強調「因為作品是假的,才會讓人思考為何要做這件事」,引發觀眾對真實與虛構的思辨。
今天(4/11)晚上八點《我們與藝術的距離》於《藝術很有事》youtube頻道及公視+上架,明天(4/12)週六下午二點半於公視播出。本集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jKzOVfjb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