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選罷法》規定,要在40天內完成查對,若需補件,罷團得在接獲通知10天內完成;一旦中選會宣告罷免案成立,將在20至60天內舉行投票。換言之,免補件程序最快7月中上旬,首波罷免投票就將展開,倘若罷免案過關,有望9月底、10月初補選。
最先倡議大罷免的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發出豪語最終將罷掉31席藍委,綠營內部則拚至少拉下6席藍委,並成功打贏補選,就可取得57席單獨過半優勢席次,逆轉朝小野大劣勢。
本刊掌握,藍營對三階投票審慎樂觀,關鍵在於黨中央2月底、3月初所做的第一輪各區民調,與近日出爐的多份媒體民調呈現相同趨勢,即不同意罷免支持度皆高於同意罷免支持度達10至15%。
包括黨中央、地方輔選系統皆評估,目前最危險席次約4席,包括台北徐巧芯、王鴻薇,以及新北葉元之、台東黃建賓。北市雙姝方面,由於仇恨值較高,加上徐有地方人和的問題,王所在的中山區基本盤偏綠,各有課題待克服;至於葉陸戰組織待加強,黃則要面臨團結一致的綠營挑戰。另桃園牛煦庭、台中羅廷瑋,黨內觀察,有特別遭罷團及綠營鎖定成「打點」。
儘管如此,藍營仍藏有隱憂,一位前黨務高層就指出,不同意罷免雖始終高於同意罷免,但關鍵仍是投票率。藍內部民調顯示,不同意罷免的藍營支持者願意出門投票僅有5成,反觀同意罷免的綠營支持者,願意出門投票高達8成;以此推估,拉警報的藍委將一口氣暴增至11席。
為此,黨務人士強調,在中選會宣告成立投票的這2個月空窗期,國民黨首要任務就是搶打告急牌,讓「只有不同意罷免還不夠,一定要出門投票」的概念深植支持者心中,「這也是盧秀燕、朱立倫及黨籍縣市首長、民代、里長,即刻開始催動陸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