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是一位少數總統,不只在選票上未過半,他的政黨在國會上也未取得多數。一般來說,當總統處於這樣子的狀態下,會選擇多與在野黨溝通,試圖營造比較友善的政治氛圍。不過,賴總統並沒有選擇這樣做。原因很簡單,藍白二黨在國會取得多數後,主導了政局,藉著人數上的優勢,在立法院對賴政府進行幾乎是報復式的攻擊。
賴總統不是會輕易跟對手低頭的人,尤其是當他認為低頭也沒有用的時候,他更不會那樣做。從過往他的從政經驗可以看出,他很習慣在一種自己建構出來的正邪對立中,扮演正義的一方。這次的大罷免,大概就是這種心態的產物。
我國《憲法》對於行政權與立法權發生衝突時,並沒有制定足夠的協調或化解機制。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政治唯一的出路,便是想辦法讓掌握行政權的政黨也掌握立法權。這是賴總統選擇走的路,與其跟在野黨低頭,不如跟在野黨攤牌,借助公民團體的力量來讓民進黨在國會擁有多數。
賴總統同樣的心態,也展現在對中國的態度上。不管我們再怎麼卑躬屈膝,中國也不會改變他們想要併吞台灣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釋出善意來祈求和平根本是痴心妄想。於是,賴總統直接把中國定義成「境外敵對勢力」。再一次,我們看到他習慣的為政之道。賴總統不是一個有灰色地帶或曖昧空間的人,他喜歡建構一個善與惡對抗的世界,然後,他領導善良的一方來對抗惡勢力。在這一點上,他與前任總統蔡英文便有了極大的區隔。蔡總統對兩岸的發言不能說少,不過,她不管怎麼講,都只侷限在定義「我們」是什麼:我們是中華民國台灣,我們要「四個堅持」。
然而,賴總統不一樣。他喜歡黑白分明的世界,因為這種世界會給他安全感,唯有在這樣的世界中,他才能找到自身的位置。這同時也解釋了賴總統對「非紅供應鏈」、民主價值聯盟的執著。即使美國總統川普上台之後,已經把世界弄得一團亂,賴總統仍然固守他善惡分明的世界。
有些事情是不會變的。正義的一方終究會獲勝,這是賴總統根深蒂固的想法,他讓同一邊的人愛,卻讓另外一邊的人恨,這大概就是他過去一年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