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之海》緣起於監製兼編劇吳宗祐半開玩笑的承諾,「有次我遇到胡晴舫,那時她是文策院長,一直在推IP多元化。我喜歡她的小說《群島》,就問:『妳的作品有被改編過嗎?』她笑說:『沒有,讓你改編好了?』我説:『好呀!』」。儘管這是朋友間輕鬆的交流,但吳宗祐始終放在心上,之後新冠疫情爆發,他有了空閒時間,決定嘗試改編生平第一個劇本。
跨領域藝術科技展演製作人出身的吳宗祐認為,《群島》是記錄台灣近十餘年間社會改變的重要著作,尤其是描繪2009年到2016年,社群媒體造成的巨大影響。吳宗祐本想請劇場編導蔡柏璋改編劇本,「可是我那時沒錢,不好開口,所以自己先寫個梗概,如果蔡柏璋接手,可以少一些討論,順利銜接。」

「原著是比較哲思型的小說,有許多人物獨白與思考。改編成影集劇本要有豐富的人物背景與事件來推動劇情,同時融入從原著輻射出的社會公平、社群世代、媒體等議題,內容有些改動。」吳宗祐舉例:像劇中曾是男主角李憲宏女友的電視主播洪麗芳,就是新增的角色,透過她形成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的對比。
《親密之海》獲文化部110年度電視劇本開發補助後,吳宗祐將劇本初稿交給蔡柏璋。因初稿架構清楚,蔡柏璋打磨劇本多從自身生命經驗出發,讓角色更立體。除保有原著的文學詩意,也加強對話使角色更生活化,讓一些抽象概念具體表達。

此外,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協助的大數據研究,也成為該劇田野調查的一環。例如針對劇中的太陽花運動,整理當時不同世代、階層人士在社群、媒體的觀點差異,提供不同角色的行為動機。大數據團隊也就戲裡企業遭遇危機時,經營者、董事會、股東可能的切割處理及表態方式,提出具體建議。

劇本經蔡柏璋修改後,吳宗祐透過朋友介紹與影響原創總經理陳劭怡接觸。陳劭怡坦言:「這是以往沒看過的台灣影像故事,但因議題、尺度等關係,還要再協調。」雙方經過溝通,吳宗祐依陳劭怡建議,申請到文化部電視節目製作補助兩千五百萬元,接著展開合作,由兩人共同監製。
李銘順的性格與表演魅力可拉近觀眾,更願意理解角色的難處。

劇本階段,李銘順與吳慷仁就是吳宗祐的第一人選,兩人分別飾演文創事業大亨李憲宏與跟隨其多年的特助阿榮。吳宗祐解釋:「選擇李銘順除了年齡,還有這角色在情感上很渣、事業又涉及敏感的兩岸關係,容易惹人厭,但李銘順的溫順性格與表演魅力,可拉近觀眾,更願意理解角色的難處。」而吳慷仁則因戲裡角色有不少旁白,他的聲線與表達方式都適合。
由於原規劃的導演因故退出,因此改由持續參與編劇、選角的蔡柏璋與新加坡導演呂吉元共同執導。監製陳劭怡指出:「選角時,蔡柏璋很容易就與演員建立信賴關係,而這齣戲因有大量親密戲,導演與演員的互信格外重要,沒人比他更適合與演員一起工作。但之前蔡柏璋沒導過影像作品,所以邀有影視導演經驗的呂吉元加入,也能提供非台灣人的觀察角度。」

吳宗祐形容呂吉元的頭腦像電腦般精準,「譬如討論第一集中兩對情侶的床戲時,吉元就已想好兩對的姿勢如何呼應、如何交叉剪接。講解劇本中某一場戲如何處理時,會準確告知可以執行的程度,現場拍攝也如他所想,非常有效率。他講得到的,都做得到,如果不清楚,還馬上畫圖解釋。」

兩位導演分工合作,拍攝現場主要由呂吉元跟攝影師、燈光師討論鏡位;演員如果對劇本或演出情境有疑問,則由蔡柏璋負責溝通、解釋。隨著工作默契養成,兩人也經常交換意見、找出最好的表現方法。儘管是第一次執導影集,蔡柏璋對劇本與演員的理解,以及來自劇場的資歷、人脈都充分發揮作用,許多臨演都是劇場演員,戲分不多卻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親密戲是該劇一大重點,由親密指導林微弋帶領演員們練習。蔡柏璋強調:「拍親密戲大家都很清楚界線與尊重,事前會徵詢演員意願與接受程度。有時希望演員突破,就要花更多時間溝通,聆聽彼此的想法,找出共識。」他表示:「銘順哥讓人很放心;子育姐想挑戰,但跨度有點大,所以要給她安全感;瑞瑪席丹最讓我驚豔,拍親密戲過程中,我親眼見證她某個樞紐被打開的魔幻時刻。」
拍親密戲希望演員突破,就要花更多時間溝通,找出共識。

全劇由鑫囍創業、影響原創共同投資,7集製作預算6千萬元。監製陳劭怡表示:「以台劇來講,預算不算低,因劇情涵蓋不同年代、場景分散,費用也降不下來。」劇組盡可能在台灣拍攝或以內景代替,但重要場景如紐約、格陵蘭等還是得出國,才足以拉高全劇規模。後來劇組想到由台灣赴紐約途中會經過阿拉斯加,所以改以阿拉斯加的冰川景象代替更遠的格陵蘭,節省花費,並藉創意突破預算限制。

《親密之海》除了台灣平台,也將上架國際平台Amazon Prime Video、於全球超過兩百四十個國家與地區播出,大尺度的題材還吸引香港Now TV買下播映權。吳宗祐強調,劇中有錯綜複雜的男女情欲與各種議題,但更重要的是期望以影像故事記錄時代的轉折。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