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民眾直擊「龍捲風」現蹤 中央氣象署曝形成原因與路徑

時事
有網友於昨日11時50分於屏東往高雄的萬大橋上目擊到龍捲風,而其位於屏東萬丹,並可見其有觸地、揚起地表沙塵的現象。(翻攝自臉書@報天氣 - 中央氣象署)發布時間:2025.07.12 09:50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5.07.12 09:50 臺北時間
高屏地區不少民眾昨日中午前後目擊龍捲風,中央氣象署證實,預報員透過雷達觀測的渦旋資料初步分析龍捲風路徑,可看到龍捲風在小琉球附近海面形成,接著往北北東移動,通過高雄大寮與屏東萬丹地區。
中央氣象署據Threads社群平台網友提供的照片,昨日11時50芬於屏東往高雄的萬大橋上目擊到龍捲風,而其位於屏東萬丹,並可見其有觸地、揚起地表沙塵的現象。(翻攝自臉書@報天氣 - 中央氣象署)中央氣象署昨(11日)於臉書粉專「報天氣-中央氣象署」指出,台灣位於低壓帶內,大氣環境相當不穩定,中午前後西南部海面有旺盛對流雲發展。當這種旺盛的對流雲內若有氣流快速旋轉,產生管狀渦旋、並往垂直方向拉伸後,若無碰觸到地面,稱為「漏斗雲」;若其底端接觸到地面,就是細細長長的「龍捲風」。
雷達圖上可以找出當時龍捲風對應的對流位置。(翻攝自臉書@報天氣 - 中央氣象署)中央氣象署據Threads社群平台網友提供的照片,昨日11時50分於屏東往高雄的萬大橋上目擊到龍捲風,而其位於屏東萬丹,並可見其有觸地、揚起地表沙塵的現象。氣象署從雷達圖上,可找出當時龍捲風對應的對流位置,「預報員透過更專業的雷達資料,也能分析出代表龍捲風的『鉤狀回波』結構,與網友們所目擊的現象吻合。」
龍捲風在小琉球附近海面形成,並往北北東移動,通過高雄大寮及屏東萬丹地區。(翻攝自臉書@報天氣 - 中央氣象署)中央氣象署表示,預報員透過雷達觀測的渦旋資料初步分析龍捲風路徑,大致可看到龍捲風在小琉球附近海面形成,並往北北東移動,通過高雄大寮及屏東萬丹地區。其中它在接近高雄海岸線前後一度有稍減弱的現象,但到高屏交界附近時又變得比較明顯。對此,其他網友也分享在拍攝往潮州的火車上也拍攝到龍捲風的畫面。
更新時間|2025.07.12 09:50 臺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