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城隍錡創辦人楊小錡將自己製作阿波的機器運送到廣東中山,「因為我發現大陸現在的釣蝦水準和文化是台灣的20年前,早期台灣是用生的雞心,沒有用蝦米,現在我們是用蝦米(赤尾青)。」
釣出百萬商機番外篇/中國釣蝦落後台灣20年 比賽首獎是這水果
城隍錡楊小錡專訪

台灣製波名匠楊小錡因去年赴中國大陸廣東省幫朋友驗收釣蝦竿,意外發現中國大陸的釣蝦市場使用的釣餌還是台灣20年前的雞心,釣蝦技術也落後台灣許多,他認為很有商機,於是在今年帶著自己的阿波作品及開發釣蝦周邊產品到中國大陸試水溫。
除了釣餌,他發現中國大陸很多釣友都是用單鉤,也不會算阿波或浮標的配重。「大陸釣蝦的人雖然偏向收入一般的基層工作,但光廣東省就有6、700家釣蝦場,我覺得很有機會。」

楊小錡推廣產品,如同跟台灣一般,就是靠打比賽贏得知名度。「其實我過去的時候有些人已經認識我,他們在網路翻牆嘛!但他們看到我的時候,就叫我不要講那麼多,先去比賽再說。」
台灣釣蝦比賽輸贏是算隻數,中國大陸釣蝦比的是重量,「第一場我輸冠軍0.01克拿到亞軍,他們說水甩一下就贏了!接著我陸續拿了5次冠軍、一次亞軍,他們就封為我大師了!」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