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是中共高層最重要的會議之一,由於習近平已連任到第三個五年任期,他的決策常「打破慣例」,迥異於胡錦濤、江澤民,這次四中全會與之前的慣例相較,延遲了一整年,因此被擁有千萬流量的海外華人網紅、一大群「中南海聽床師」們熱炒「習近平下台」的議題。各種北京高層內鬥、老人重出江湖、習近平生重病、被奪權,甚至讓出軍委主席大位等謠言,鋪天蓋地成為媒體政治評論的主流。
極權者的深宮大院內當然有劇烈的宮鬥,但是,只要習近平牢牢掌握大權,中南海一大串軍頭與高官中箭落馬,也就只是一貫反貪腐主軸的連續劇。可以確定的是習近平年事已高、皇上身旁的御醫們害怕出錯,叮嚀皇上降低工作量,減少海外訪問頻率,習自己也試圖找到不必事事親力親為,卻依舊能掌控全局的統治手段。
這次四中全會刻意淡化政治安排,主軸議題落在經濟工作,提出中共計畫經濟的第十五個五年計畫(十五五)。我們會看到「新質生產力」等聽爛了的口號,也會看到「中國經濟將從要素/投資驅動,全面轉向創新/制度驅動」這種每個字都看得懂,整句卻不知所云的宣示。
對於遠在台灣的我們,四中全會真正的影響在金融市場,在美中對決的大環境下,為了要激勵共產黨員抵禦外侮的士氣,確保四中全會一致團結對外、不被接班等政治雜音干擾的氣氛,北京持續操作「美元霸權衰敗」、「中國AI崛起」、「強硬對戰川普關稅壓迫」等議題。
金融戰是政治戰的前線,包括香港股市上漲、上海與深圳一群沒有業績股價仍然暴漲的AI公司、中芯半導體本益比高達一二五倍(台積電僅有二五倍),乃至人民銀行大買黃金、把金價拉到歷史新高、同時鋪天蓋地製造「美元貶值」的網路宣傳,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逆勢升值,還有在川習會前夕,為了刻意拉高談判籌碼而祭出的「稀土管制」,都是對標四中全會的「政策市」。
北京傾注資源,確保四中全會召開時的股市榮景、匯率強勁、共產黨員們都相信關稅大戰必勝、美中對決一定成功。四中全會順利召開後,「政策市」的操作資源退場,被扭曲的股價、匯價、金價會不會反轉、哪些中國經濟的困境會浮現,都是我們必須高度關注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