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 09:44 臺北時間

《人生海海》探討身份認同 廖克發看好她「今年能奪金馬最佳女配角」

mm-logo
娛樂
陳雪甄在片中扮演馬來西亞當地人,雖然學講一口馬來口音的普通話,但她卻笑說不敢吃榴槤。(甲上提供)
陳雪甄在片中扮演馬來西亞當地人,雖然學講一口馬來口音的普通話,但她卻笑說不敢吃榴槤。(甲上提供)
本屆金馬獎馬來西亞電影來勢洶洶,5部最佳劇情片中就有2部來自馬來西亞。其中之一的《人生海海》以3條劇情線探討身分認同、家庭離散及馬來社會的複雜現狀。導演廖克發與主演陳雪甄接受媒體訪問,提到「吃榴槤」如今已成馬來西亞人身分認同的象徵,和片中所提早期下南洋的華人反而禁吃榴槤,有了完全反轉的轉變。
20251111ent012
《人生海海》以男主角從台灣返回馬來西亞奔父喪為背景,探討身分認同,以及大馬多種族的複雜政治社會關係。(甲上提供)
觀眾在映後回饋《人生海海》風格獨特、笑中帶酸。廖克發說:「大家覺得這次看到的馬來西亞不一樣,我用黑色幽默談困境,這在過去比較少見。」他延續《菠蘿蜜》後再次以南洋水果命名長片,背後蘊含深意:「早期下南洋的人怕吃當地食物,覺得靈魂會不純、變成番人,就回不去了。可是現在的馬來西亞人若說自己不吃榴槤,反而會被懷疑不是馬來西亞人,這個轉變本身就很有戲。」
被問到個人口味,他笑說自己「吃榴槤,也愛臭豆腐」:「我五歲的兒子不吃榴槤,覺得臭臭的,但我第一次出國,想念的卻是台灣的臭豆腐,不是榴槤。那時我突然發現,自己不知不覺被台灣味改變了。」對他來說,這正是離鄉者的複雜情感——在文化交錯中,一邊懷舊、一邊又在成長。
廖克發2000年代自馬來西亞來台求學,至今已近20年。他回憶與陳雪甄的初次合作:「她第一部作品就是演我的短片,當時我還是大二、大三學生。」兩人再度在《人生海海》中攜手,默契十足。導演讚嘆台灣演員「真的熱愛表演」,即使收入不穩、前途未明,仍願意為戲劇奉獻,「這份熱忱是很打動我的。」
對於片中捐血遭拒的情節,廖克發坦言取材自真實經歷。「我在臺藝大時曾想捐血,卻被拒絕。雖然規定出於防疫考量,但那種被排斥的感覺很真實。」他進一步表示:「台灣是我創作的養分,《人生海海》若不在台灣拍,是拍不成的。既然我們有言論自由,就應該用它去問深一點的問題,而不是害怕自省。」
20251111ent012
廖克發與陳雪甄合作多年,彼此都非常熟悉,廖克發也看好陳雪甄今年能奪金馬最佳女配角。(甲上提供)
陳雪甄這次在馬來西亞拍片意外「食慾旺盛」,笑說:「我本來就很喜歡東南亞,去馬來西亞超開心!但我真的不敢吃榴槤,試了幾次都不行。」雖然適應當地口味,她仍最懷念台灣美食:「待久了還是想念蚵仔煎、小籠包和泡麵。前天剛從印尼回來,我馬上泡了一包麵。雖然在控制飲食、為走紅毯不能吃澱粉,但那真的是心靈的慰藉。」
她透露,這次為金馬典禮也做了些準備:「沒有設定要瘦多少,但希望線條更緊實。禮服風格追求優雅氣質,不求成為紅毯前五美。」
《人生海海》片中兩位童星的自然演出大獲好評。陳雪甄笑說:「姐姐超認真、弟弟超皮!要讓他不覺得在工作,只能用玩耍的方式引導他們入戲,所以很多橋段都是即興完成的。」
導演則補充爆料:「演弟弟的小朋友才四歲,片裡吃的榴槤其實是牛油做的假榴槤,因為他不吃榴槤,只有姊姊是真的吃!」他也被問到若自己兒子想演戲會不會同意,幽默回:「演我的戲可以,演別人的我會心疼;但如果是李安導演,那當然OK啦!」
《人生海海》入圍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導演、女配角、原著劇本與原創音樂五項大獎,導演笑說自己最想拿「最佳劇情片」:「這部片題材敏感,許多馬來西亞工作人員一開始猶豫要不要參與,但大家最後還是選擇相信。因為那些荒謬的現實,我們早就看了太久卻不敢說,這次終於有一部片願意說出來。我希望這些人的努力能被看見。」
被問到是否看好老搭檔陳雪甄得獎,廖克發毫不遲疑:「我永遠都對她有信心,不然我幹嘛一直找她演戲?她每次都會給我驚喜。」
更新時間|2025.11.11 09:44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