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會表示,國內鮮乳市場總量約49.1萬公噸,其中國產鮮乳占超過9成,進口鮮乳僅3.9萬公噸,而紐西蘭鮮乳量只有約4千公噸,市占率不到1%。現行各品牌於不同通路的售價落在每公升89至129元之間,通路差異與促銷策略皆不同,並無統一價格的情況。
零關稅為何沒讓鮮奶變便宜?
公平會指出,關稅成本在全年進口成本中占比極低,即便零關稅,對定價的影響仍有限。鮮乳進口商與品牌業者需負擔冷鏈、運輸、代工、品牌定位等費用,各家成本結構不同,也使定價呈現差異。調查顯示,各品牌紐西蘭鮮乳近2年售價並未調整。
進口成本反而上升?
調查發現,紐西蘭今年1至5月的農場生乳收購價較去年同期上漲逾2成,加上美國關稅政策造成海運費波動、紐幣升值、代工成本提高,使整體進口成本「不降反升」。公平會比對海關資料與進口商發票後確認,品牌端確實承受更高成本。
此外,各品牌鮮乳進入通路後,仍需依通路商的銷售模式、議價能力與促銷安排制定價格,最終呈現價格差異化競爭。由於紐西蘭鮮乳市占率低,又面對國內鮮乳與其他進口品牌的直接競爭,因此多以「草飼、放牧」等品質特色區隔市場,而非以價格競爭。
最終,公平會依4大面向認定:市占率極低、成本確有增加、品牌定價不同、查無合意事證,認為業者未違反《公平交易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