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璇的言行,引來前促轉會副研究員吳佩蓉批評,她說,殊不知,看在許多台灣人眼裡,不斷藉著批評《全民安全指引》,撩撥政治對立,還加碼拿小橘書蓋泡麵,來凸顯她試圖把手冊視為無用武或廢棄物的議題,李明璇誇張的舉措,白目的程度,比何鷹鷺毫不遜色,亦落在極端的光譜一側。
吳佩蓉表示,何、李兩人的差異在於,何在台灣的身分是中配,傾中親共的言論容易被放大檢視,引起不安,但李明璇是在台灣土生土長,其迎合中國口味的發言或身段,更適合作為棋子,擾動民心。有趣的是,李明璇拿小橘書蓋泡麵的臉文配圖,恰恰呈現一個重要的客觀事實,就是台灣言論自由的火炬,映照著中國長城防火牆的箝制。
吳佩蓉指出,李明璇明知台灣與中國最大的差異,卻不敢告訴支持者的是,在台灣,大可拿以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甚或賴清德做當封面的書,蓋泡麵、墊桌腳、當枕頭、送回收。除非配上羞辱性文字或標語,否則難以入罪。同樣的,在中國,上述的書也可以拿來這樣使用。
然而,在台灣,民眾可以拿顆包子貼個習字,浸在泡麵;拿小熊維尼替換習近平 的頭像;或把習近平的照片排列成茶几桌面或地墊樣式,即便羞辱性強,也不會有刑責。在台灣,也可以把賴清德的綽號取為清德宗,即使會引起不快,無傷大雅。但若身處中國,李明璇之流,敢不敢把習近平的頭像下方換成清朝皇帝的官服圖像,或尊稱他「清平帝、習皇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