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聯友金屬)不能老是在地面上走,想去雲端看看AI的世界」,聯友金屬總經理吳永中在先前的訪談中,不經意地透入出聯友想跨入半導體材料的目標。
吳永中表示,資料中心需要很大的鈷材料,特別是用於半導體3奈米以下製程的靶材,其純度需要非常非常的高才行,舉例來說,半導體製程硫酸能容納的雜質只有1個ppm,意味著100萬顆硫酸的分子只有一顆雜質,聯友就是要做到這個水準。
不過,吳永中也坦言,「(半導體製程中)要把所有東西都弄得很純,它丟出來的東西就非常髒,就像要把一件衣服洗得很乾淨,它在清洗的過程就會有很多髒東西被洗出來。」這也反映出,台積電先前於台中,集結多家廠商打造零廢製造中心,目的就是要將污染防治做到非常完善。
吳永中觀察,在這個零廢製造中心內,還有一個環節,也就是鈷的靶材沒人處理,目前仍按照一般廢棄物把處理掉,而這塊市場則是聯友聚焦切入的領域,不過這部分相關技術仍在積極提升當中。
吳永中表示,半導體先進製程的鈷靶材,需要一段時間,先做到99.8、99.9(的純度),再做到半導體要到99.99…。「這個每一個製程都是技術,前進一個9就是一個技術,前進一個9它的價值就提升很多,我們就先一步一步走」,他強調地說。
聯友是台灣首創鈷金屬循環技術,吳永中透露,在鈷產業中,目前全球電池回收最大的業者為華友鈷業,聯友曾一度與該公司管理層有所交集,直到2018年兩岸關係局勢緊張,使得華友鈷業退出在台灣,先前設立的(宜蘭)廠房也被聯友買下作為鈷回收的生產基地,同時也為聯友鈷回收技術打下基礎。
吳永中表示,鈷回收技術分為很多階段,第一步是經冶煉後為電池級的硫酸鈷,能應用於台灣的電池產業,而在往下一步走則能提煉出碳酸鈷、四氧化三鈷、鈷粉等不同材料,其中,鈷粉的價值最高,相比於碳酸鈷毛利率多出3、4成。現階段聯友預計在台灣建立1,000噸的鈷粉產能,供貨給日本、美國的客戶。
為了讓鈷材料能有效應用於產業當中,聯友子公司聯友能源先前與名仁、天弘共推全台鋰電池循環經濟生態系,打造零廢棄鋰電池永續循環。吳永中指出,因應《歐盟電池法規和廢電池法規》(EU Batteries Regulation)政策,要求減少電池生命週期各個階段對環境的影響為目標,未來勢必提升回收三元鋰電池(NCM) 、鈷酸鋰電池(LCO)的需求,進而降低碳排問題。在這趨勢下,也墊高聯友鈷回收材料的使用量。
綜觀整體台灣材料環境,聯友金屬董事長顏文良語重心長地說,現在全世界都在用再生原料進行生產、回收、再生產成產品。然而目前政府法規上仍有不足,如將二次回收的原料當作廢棄料,增加台灣本地回收稀有貴金屬材料的難度,若要回收二次用料,只能由國外進口,即便台灣有多種產業用到含鎢、鈷原料的產品,也無法回收。
深知台灣材料環境的挑戰,吳永中坦言,自己與董事長顏文良兩位前輩皆是在退休後創立聯友金屬,目的就是希望能以循環資源技術與台灣產業緊密結合,建立在地供應鏈,減少對進口材料的依賴,進而提升台灣產業的自主性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