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務公司指出,港口運作具備裝船日、卸船日等排程,無論出貨量變動與否,原先排定的航程仍需履行,因此短期內尚未見退艙或取消航班的實際反應。然而,政策走向仍具高度不確定性,相關產業、貨主與船公司皆處於觀望階段。
另方面,港務公司亦指出,目前全台4大商港——基隆港、台中港、高雄港及花蓮港——均有新建設與轉型進程,有助維持中長期港口競爭力與腹地機能:
- 基隆港:西33與東19碼頭改建工程已於今年3月完成決標,預計6月陸續啟動施工,將改善碼頭設施老化問題,提升服務品質。
- 台中港:配合離岸風電產業發展,推動「填方區新建海堤工程」,打造完整工業腹地,支援國家能源政策與綠能供應鏈建設。
- 花蓮港:新建「奇萊鼻景觀大道」已完工,串聯周邊七星潭、奇萊鼻燈塔等觀光資源,強化花蓮黃金海岸觀光動線,未來也將銜接海洋資源博物館。
- 高雄港:旅運中心發展納入「亞灣2.0智慧科技創新園區」,15層大樓中除10樓由港務公司自用,其餘樓層正進行招商,包括第4至7樓擬引進大型科技企業,打造南台灣高階營運基地。
港務公司進一步說明,儘管外界擔心貿易戰將影響出貨與訂艙情形,但疫情期間經驗顯示,突發事件反而可能導致搶運或塞港,因此目前包括基隆、高雄兩港皆備有自營碼頭應變調度。
展望未來,業界預期若美方高關稅政策進一步延伸並落實,相關產業將被迫調整布局,港口業務亦需彈性因應市場變化。港務公司強調,將持續密切觀察國際政經情勢變化,並與交通部等中央部會協同擬定應變策略,穩定我國物流與港埠產業鏈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