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3 05:29 臺北時間

還在用毒保鮮膜? 營養師驚爆「一材質」碰食物就別吃

mm-logo
時事
營養師蔡正亮提醒購買保鮮膜時要謹慎挑選材質。(示意圖,photoAC)
營養師蔡正亮提醒購買保鮮膜時要謹慎挑選材質。(示意圖,photoAC)
食品安全意識抬頭,連帶使日常使用的保鮮膜安全性備受關注。市售保鮮膜材質多元,在特定條件下可能釋出有害物質,若使用不當恐危害健康。因此,消費者應審慎選擇合適材質的保鮮膜,並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以確保飲食安全。
為了健康考量,營養師蔡正亮在臉書粉專「蔡正亮營養師專欄教室」分享,他個人一律不食用經保鮮膜包裝的食物。他警告,許多保鮮膜含有塑化劑,若使用不當可能釋出有害物質。蔡正亮並科普了市面上常見的四種保鮮膜材質:PVC、PVDC、PE與PMP。
最常見且廉價的保鮮膜材質是聚氯乙烯(PVC)。由於其易撕開且高附著力的特性,因此是餐廳和小吃店常用的保鮮膜材質。然而,PVC含氯且常添加較多塑化劑,在高溫下可能釋放有害物質,一旦燃燒更會產生劇毒的戴奧辛,雖然台灣已於2023年7月禁止使用PVC包裝,但先前生產的PVC保鮮膜仍在市面流通,外食族持續面臨接觸有害物質的風險。
聚偏二氯乙烯(PVDC)和聚氯乙烯(PVC) 一樣含有塑化劑。相較之下,聚乙烯(PE)和聚甲基戊烯(PMP)則被認為在食品應用上更安全,尤其適用於冷藏和微波食品。
蔡正亮強調,為了降低保鮮膜可能帶來的風險,無論材質為何,都應謹記「三度」原則:
  1. 溫度:切記不要將保鮮膜用於包裹或覆蓋超過80度的熱食。
  2. 酸度:避免接觸番茄醬、醋等酸性食物,以免塑膠分解。
  3. 油脂程度:別用保鮮膜直接包裹油膩食物,降低塑膠溶解風險。
更新時間|2025.04.13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