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近日以「你還一直:掏耳朵嗎?」為題在臉書發文,很多人一聽到「耳屎」就覺得是髒東西,但其實耳垢是耳朵的超級保鑣,它由耳道內的腺體分泌出來,帶有一點黏性,還含有天然的抗菌成分。「據一篇研究,耳垢不只是保護層,它還會自然移動,像個自動清潔機器,從耳道深處慢慢移到耳道口,最後自己掉出來」,他強調「你的耳朵根本不需要你『親自動手』,它自己就有清理天賦!」
黃軒表示,雖然不少人會忍不住掏耳朵,但其實這樣的行為恐會讓耳朵陷入危機,並引發3大風險,「耳垢堵塞:把保鑣推向深淵」「耳道感染」「耳膜破裂」。若耳垢堵塞,不只聽不清楚,還可能會出現耳鳴、頭暈;如果用不乾淨的東西去掏耳朵,就可能把細菌送進去,使耳朵開始痛、癢,甚至可能流出分泌物;若不慎將耳膜穿孔,聽力下降、耳鳴不斷,可能要好幾個月才能痊癒。
耳朵癢了該怎麼辦?黃軒引述專家有3項可舒緩耳朵且不影響健康的建議,「溫和滴液法,如果耳垢有點多,可以試試專用的耳部清潔劑」「丟掉棉花棒」「找醫師幫忙」,可滴幾滴耳部清潔劑再輕輕按摩,使耳垢軟化後自己跑出來;想清潔耳朵免棉花棒,可用濕毛巾擦擦耳道口即可;若耳朵堵塞嚴重可求助耳鼻喉科醫師,他們有專業工具可快速解決且不傷害耳朵。
最後,黃軒強調別再打擾耳朵了,「耳朵,是我們探索世界的窗口,而耳垢則是它的隱形英雄。過度掏耳朵不僅破壞這道防線,還可能讓你付出健康的代價。」耳朵有自然運作,我們應該要尊重,他也重申保護耳朵,就是保護你聽見笑聲、音樂和親人聲音的能力。「別讓掏耳朵的壞習慣,炸掉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