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州 56歲 紀錄片導演、TAIWAN ACTION拍攝計畫發起人
紀錄片導演楊力州說:「TAIWAN ACTION到目前所有拍攝費用,都是我太太的公司先墊付,本來我太太還想先賣掉一間小套房。」我們聽了,有些替他心急,問他真的賣了嗎?楊力州連忙解釋:「沒有啦,這次非常多創作者、導演,都用義工的方式來支持,所以支出沒有想像中高,後來打消了賣房子的念頭。」
陳玉珍論述 全都是胡扯
今年1月,國民黨籍立委陳玉珍以公視報導偏頗為由,提案全數刪除公視23億元輔助,後雖經過黨團協商改成刪減2,300萬元,但此舉引起影視圈強烈不滿。1月15日,楊力州臉書發文,號召影視工作者拍攝影片支援罷免行動。以「TAIWAN ACTION」為拍攝計畫之名,包含王小棣、易智言、葉天倫、柯智豪等人,逾百位影視圈工作者響應參與。以盧建彰執導的「倒垃圾」為首發,截至出刊前,TAIWAN ACTION發布共8支影片,預計二階段罷免結束前將發布到12支。
「這十幾年來,我看到公共電視培養了非常多好棒的年輕導演。陳玉珍太不用功了,她提出來的論述全都是胡扯,我們怎麼會讓這樣的人去審關於文化的預算案?」楊力州說。
1997年左右,公視便曾對當時還就讀研究所的楊力州伸出援手,「那是一個還不知道電影,尤其是紀錄片未來在哪裡的年代,那時候我的確有點想放棄,還好公視找我拍短紀錄片,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支撐力量。當時我收入一集是18,000元,雖然不多,但能讓我不用花多餘心思再去打工或教書。」
身為一名影視工作者,他如何看待陳玉珍的「要飯說」?楊力州思索一下,接著說了一段故事。1988年,520農民運動當晚,準備考大學,剛從補習班出來的楊力州,路過新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發現公園裡頭聚滿神情慌張、四處張望警戒的人們,再仔細一看,那些膚質粗糙、黝黑臉孔,竟與自己家鄉彰化務農的伯父、伯母如此相似。
楊力州跟著人群來到大亞百貨(現為亞洲廣場大樓)天橋,「一群抗議的農民坐在忠孝西路上,有一群學生擋在他們前面。最不可思議的一幕發生了,我看到憲警人員,往擋在前面的學生踩過去。」楊力州說:「之後接連幾天,所有新聞報導一面倒,指控那些農民是暴民,還去訪問受傷的憲警。我今天若不在現場,很可能會相信他們說的話,那次經驗對我而言是非常大的撼動。」
無商業價值 留真實紀錄
也許是因為這晚的震撼,就讀大學後的楊力州常出沒在各大社運場合用攝影機紀錄素材,此後也成了知名紀錄片導演。「我們每個人家裡都有一個家庭相本,這本家庭相本重不重要?重要。可是家庭相本,對這個世界不會有商業價值。」
他以自己拍攝的紀錄片舉例,楊力州深知其票房無法與商業片比擬,卻能替國家留下發展過程中的珍貴影像,「紀錄片很多時刻會紀錄跟留下這個社會的運作發展,當你翻閱的時候會提醒你,哪裡是對的或錯的。如果我們是完全資本運作的社會,幾乎留不下任何社會與國家的相本。」
接著楊力州聊起他前陣子監製的紀錄片,片子裡,國小學童大方談論如何看待柯文哲擔任台北市長時「鞦韆計時器」政策。「你還記得這個政策嗎?你能想像現在小朋友怎麼討論這個嗎?」楊力州問我。我知道他記得,而那部紀錄片也會一直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