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邦電子前副董事長楊秉禾則回憶當時肩負的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國家任務。這場高風險、無法短期獲利的長期賭注,在美援中止、退出聯合國和全球石油危機等多重考驗中誕生,由一群年輕工程師為台灣取回發展半導體的種子。導演蕭菊貞表示:「半世紀過去,當年的這場賭注為台灣創造了半導體傳奇,而如今我們也必須投入全島之力,面對一場更大的難題!」
在《造山者-世紀的賭注》5年製作期間,故事成長的速度遠超乎蕭菊貞導演的預期和想像。她苦笑說,「沒想到片子一邊拍,故事也一邊長大」。幸好導演和兩位有科技背景的製片人陳添順、蔣顯斌,不斷調整拍攝視角,也不放棄探尋這段歷史,走訪超過80位不同背景的受訪者,從年逾90歲的前財經官員、第一代半導體工程師、聯電第一代作業員、科技廠CEO、決策者,再延伸到周邊廠商、大學生、年輕工程師,甚至是被遷移的客家聚落居民等等。

蕭菊貞導演表示,對她而言「造山者」並非指一家企業、一個產業,或特定的一群人。「它更是台灣人同島一命,歷經半世紀的挑戰,所激發出的奮鬥精神,在島內拚搏,也向外爭取機會來守護這個島,這個家。」
蕭菊貞分享了一段幕後對話,她訪問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時,談到在風雨飄搖的1970年代,知識青年裡流傳的一句話「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許多出國深造的年輕人會選擇留在海外發展。蕭菊貞好奇史欽泰為何毅然決定回台參與半導體計畫?沒想到史院長毫不猶豫地回答,「對我來說,出國就是為了回家,回家讓家鄉更好!這不需要理由。」
蕭菊貞說:「我希望透過這一部紀錄片,也能讓我盡一份心力,為這努力求生存的島嶼留下珍貴的故事。」
《造山者-世紀的賭注》訪問超過80位見證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關鍵人物和相關參與、研究者。不只呈現半導體產業如何從無到有,成為推動全球科技發展的關鍵核心,也尋找出當年背負國家任務重擔的工程師與前輩們,他們不為人知的奮鬥故事。電影將於6月13日全台上映。更多電影資訊請至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A.Chip.Odyss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