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社》報導,這項修正草案自3月4日公告,主要調整輸入條件與檢疫標準,預告期為60天。食藥署強調,目前仍在蒐集各界意見階段,未預設政策方向或施行時間。
台灣過去因應國際狂牛症(牛海綿狀腦病)疫情,自2003年起禁止疫區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日本)牛肉進口,後來逐步鬆綁,美、加已於2021年與2023年全面開放全齡牛肉,但日本牛肉進口至今仍限30月齡以下。
對此,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分級,美國、加拿大與日本都被列為「風險可忽略」的最安全等級,因此在科學風險評估上已有基礎。
食藥署統計顯示,2023年台灣牛肉進口前三名來源分別為美國(38%)、巴拉圭(26.6%)與澳洲(18.6%),日本僅占第六,進口量約1%。
林金富也說明,目前開放政策是「被動式審查」,需由出口國主動申請,台灣才會啟動評估。例如荷蘭與瑞典同屬「風險可忽略」國家,但因未申請,因此僅開放12月齡以下的荷蘭牛與30月齡以下的瑞典牛。
食藥署強調,對於疑似或確診為狂牛症的牛隻,或與確診牛隻同世代的牛,相關牛肉與產品一律禁止進口,並會以最嚴格標準維護國內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