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自2015年創立以來,一直以非營利身份運作,並在2019年引進「封頂營利」的特殊架構,使公司在吸引資金的同時,仍保有使命導向。這一架構允許投資者獲得合理報酬,但不以股東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目標。去年董事會短暫解雇阿特曼的事件,使公司內部的治理制度受到外界質疑,也間接催化了這次治理結構的調整與強化。
先前OpenAI曾傳出將改制為公益公司,希望藉此籌措龐大資金來持續研發尖端AI技術。然而這樣的方向必須取得公司登記地與營運地的雙重批准,並引發了創辦人之一、現為對手企業xAI執行長的馬斯克強烈反彈,他指控OpenAI已背離創辦宗旨,雙方甚至鬧上法院。
在最新的治理計畫中,OpenAI表示未來仍會擴大其營利部門的營運規模,但關鍵決策權將繼續掌握在非營利董事會手中。這項架構試圖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一方面回應外界對AI安全與倫理的高度關切,另一方面也兼顧資金來源與技術發展需求。阿特曼強調,這種混合結構能讓OpenAI在推進人工智慧的同時維持社會信任,並確保成果能造福全人類。
針對與馬斯克的爭議,阿特曼也在一次視訊會議中表態,指出外界與媒體對馬斯克很有興趣這無可厚非,但他與團隊只關注一件事,就是實現使命。他表示,OpenAI從未改變方向,仍專注於如何安全地推進強大人工智慧的研究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