擷發是少數從前端(Front-end)即投入設計服務,支援AI軟硬體協同設計優化的公司。擷發董事長楊健盟向本刊表示,這種獨特的定位,是結合擷發母公司Arculus System自主研發的EDA軟體優勢,加上自身AI平台軟體開發能力,與硬體晶片設計服務的經驗,使其能夠在晶片架構設計階段,就為客戶提供最優化的方案。
楊健盟舉例,擷發先前與美國手機晶片大廠合作設計AI晶片,借重上述優勢,成功說服客戶採用更成熟的製程(22奈米),即達到原先預期16奈米的效能目標,該晶片設計更是一次投片就得以進行量產,大幅降低客戶的成本,充分展現擷發設計實力。
一次投片成功,對ASIC設計服務業者意義非凡。楊健盟強調,業界通常會在合約中要求至少二次投片機會,以應對首次將軟體轉化為實體IC可能出現的未知變數。而擷發能一次投片成功,代表晶片整體規劃、設計以及對製程變異的精準預測都達到高水準,也是其贏得客戶青睞的重要原因。
目前擷發除與歐美多家企業洽談AI ASIC委託設計服務,也積極拓展至無人機、機器人與智慧製造領域,目標是讓AI不再僅侷限於資料中心,而是走進每一個邊緣端裝置。
「很多傳統機器人都還沒有AI功能,現在客戶主動來找擷發,討論如何把AI能力導入到既有架構中,這是下一波需求爆發的關鍵轉捩點。」楊健盟表示,AI技術正逐步滲透至通訊晶片、Wi-Fi、藍牙等應用中,若結合AI分析能力,不再只是傳輸界面,而能即時執行辨識與控管任務。
楊健盟透露,擷發的發展策略與AI晶片龍頭輝達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都強調軟硬體緊密整合。輝達以其CUDA(運算平台和程式設計模型)在GPU領域取得巨大成功,而擷發正積極打造專屬AI軟體平台,希望結合硬體設計能力,為邊緣AI應用提供高效且完整的解決方案,目標就是要成為邊緣AI的「小NVI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