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05:28 臺北時間

一卡通迎戰勁敵2/通勤走路都能賺點數 一卡通橫掃消費、企業及政府端市場

mm-logo
財經理財
交通場域擴及至附加價值功能,像是移工匯款服務、跨境支付以及多元金融商品如ETF等市場,都有一卡通電支付的服務。
交通場域擴及至附加價值功能,像是移工匯款服務、跨境支付以及多元金融商品如ETF等市場,都有一卡通電支付的服務。
「嗶經濟」的定義隨著ESG的熱夯正在改寫!這樣的趨勢也成了電支龍頭一卡通,為迎戰有著1,300萬第三方支付LINE Pay參與市場後的利器。這家從交通票證起家的科技金融公司,讓日常的每筆電子支付款或者員工通勤紀錄,變成看得見的永續點數獎勵。消費者有感、企業深化ESG落地,一卡通開拓出新路,三贏局面背後操盤心法為何?
LINE Pay挾著1,300萬第三方支付用戶的實力來勢洶洶,是否會重擊一卡通?「電支和第三方支付不同,光是開戶身分驗證就是一道關卡,要構建300萬規模經濟的『護城河』,大概需花一年半時間、付出至少10億元行銷費用的代價;要上攻『使用便利性深水區』的700萬大關,更是難上加難。」一位電支業者點出關鍵。
20250908fin004
對企業來說,一卡通綠點是實踐 ESG 的工具;對使用者而言,則是將減碳變得集點般容易入手,能累積轉化為消費金額。
為加速用戶無痛轉移,一卡通特別利用智能客服讓用戶瞭解,也主動製作短影音和圖卡吸引年輕人。「該花的錢一點都不能省,從後台系統建置到簡訊傳送,所有細節都要做好,要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有台大資訊博士背景的鄭鎧尹說。
「我們花了3年時間準備,把後端的數據平台準備好,才能派發給用戶,做好精準行銷,同時前台也要做出更具附加價值的服務。」鄭鎧尹不諱言:「過去一卡通專注在空中(交通運輸),欠缺地推(加值服務)。」
怎麼推進?「一卡通雖有官股色彩,卻因加入民間股東,所以彈性大,創新DNA也很強。」鄭鎧尹一句話點出,一卡通能突圍、並保持領先的關鍵。像高雄捷運就是一卡通的股東,而且用戶只要拿出一卡通票證,現在從北到南所有大眾運輸系統皆能一「嗶」就上車。
讓鄭鎧尹老神在在的是,「目前一卡通儲值卡全國發行量約5,300萬張,不重複用戶1,156萬張(截至八月底),本身的動能很強。這正是一卡通能與銀行談判的重大籌碼。」一位銀行業信用卡大咖不諱言地說。
一卡通在移工匯款方面,與股東之一的東聯互動合作,在跨境支付則陸續開拓日本市場串接金流,同時切入ETF等金融商品。「我們要強化黏著度,減少『過客成本』,每一分實打實進帳。」曾一天搭高鐵來回3次,最高紀錄一週搭11趟的鄭鎧尹開玩笑說。
只不過,隨著統一、全聯等巨獸加入戰場,本刊好奇一卡通要如何維持優勢?「支付1.0版的優勢在儲值,2.0是電支,3.0就是數據驅動所有業務,形成閉環獨特性。」鄭鎧尹透徹分析:「全支付靠全聯、icash Pay有統一,全盈付背後是全家,有通路優勢的業者構築自己的閉環消費生態圈;一卡通想要殺出重圍,就在於數據應用的調度。」
為符合ESG趨勢,一卡通也開始與不同的業者合作。「在對消費端我們與7-ELEVEn、全家和萊爾富等超商合作,對企業端的合作對象則有公視、日月光、王道銀、小港醫院、東南水泥和聯邦銀,我們利用記錄員工通勤的減碳數據,提供企業永續報告書使用,在雙方互利下,增加用戶數。」鄭鎧尹侃侃而談。
公視總經理徐秋華指出,「這次跨界合作,整合超過1,300人的綠色運具使用數據。為企業提供碳盤查範疇三的精確碳排報表,大幅降低導入ESG 門檻,更將員工通勤行為與永續目標連結,節能減碳還賺到消費綠點。」也就是說,讓每次通勤都是可追蹤、可回饋的減碳憑證。
鄭鎧尹則以聯邦銀約5,000名員工的通勤紀錄數據為例。他表示,有了這五千筆的數據,進到平台後由資訊人員整理去個資化後,繼而讓企業得以將分析內容與結果呈現在永續報告書中。而對於一卡通來說,可從數據收取、整理到分析流程中收取費用;另方面,透過企業與客戶之間所有互動數據也能進行CRM(客戶關係管理),得以精準行銷和開發消費生活場域。
更新時間|2025.09.09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