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1 10:55 臺北時間

蕭邦鋼琴大賽結果出爐!台裔鋼琴家陸逸軒奪首獎 睽違十年再戰終於圓夢

mm-logo
時事
陸逸軒奪得第19屆蕭邦鋼琴大賽首獎。(翻攝The Fryderyk Chopin Institute臉書)
陸逸軒奪得第19屆蕭邦鋼琴大賽首獎。(翻攝The Fryderyk Chopin Institute臉書)
第19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International Fryderyk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結果於波蘭當地時間20日揭曉,27歲台裔美籍鋼琴家陸逸軒(Eric Lu)勇奪首獎,隔十年再戰,終於圓夢。他以細膩的音色及深沉的詮釋力打動評審,為個人音樂生涯再添重要里程碑。
陸逸軒出生於波士頓,是美籍台裔鋼琴家,父親來自台灣高雄、母親來自中國上海,雙親皆從事電腦工程工作。他6歲開始學琴,畢業於美國費城的柯蒂斯音樂學院,曾隨越南鋼琴家鄧泰山學習多年。
陸逸軒自幼獲獎無數,2015年以17歲之齡參戰第17屆蕭邦鋼琴大賽,奪得第4名,成為最年輕得獎者,在國際樂壇受矚。2018年,他再創高峰,奪下英國里茲國際鋼琴大賽(The Leeds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冠軍。此後,他與多個世界頂尖樂團合作演出,並與德意志留聲機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簽約。
睽違十年,這回陸逸軒以「大魔王」之姿重返蕭邦鋼琴大賽,最終抱回桂冠。奪冠當下他神情激動,說道:「能獲得這份殊榮,我深感榮幸。對全世界的蕭邦愛好者,在線上觀看、以及現場的華沙觀眾,我都非常感謝。很感激評審們把這份榮譽授予我,這一刻真的是夢想成真。」
20251021edi010-1_2025-10-21.png
陸逸軒得知奪冠當下,神情相當激動。(翻攝Chopin Institute YouTube頻道)
被譽為「鋼琴界奧運」的蕭邦鋼琴大賽每5年舉辦1次,由波蘭蕭邦學會主辦,本屆評審團主席為1970年冠軍加里克奧爾森(Garrick Ohlsson),共17名評審參與決選。歷時15天、總計超過102小時的激烈比賽後,陸逸軒脫穎而出奪得首獎。
本屆比賽共有來自19個國家、84位選手參賽,創下新紀錄。中國代表人數最多,高達28人,其次為波蘭與日本,各有13人。決賽共有11位鋼琴家登上華沙愛樂音樂廳舞台,與波蘭國家愛樂樂團合作,演出蕭邦〈幻想波蘭舞曲Op.61〉及鋼琴協奏曲。
陸逸軒榮獲首獎外,第2名為加拿大華裔鋼琴家陳禹同(Kevin Chen),第3名由中國的王紫桐奪得。並列第4名是中國的呂天瑤與日本的桑原志織,第5名為波蘭的皮奧特阿列克謝維奇(Piotr Alexewicz)和馬來西亞的王文生(Vincent Ong),第6名為美國的William Yang。
特別獎部分,最佳馬祖卡舞曲演奏由波蘭的耶胡達普羅科波維奇(Yehuda Prokopowicz)奪得;最佳協奏曲為呂天瑤;最佳奏鳴曲為王紫桐;最佳波蘭舞曲由中國的李天佑抱回;最佳敘事曲則由波蘭的亞當考杜恩斯基(Adam Kałduński)獲得。
蕭邦鋼琴大賽自1927年創辦以來,育出無數鋼琴巨匠,歷屆冠軍包括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齊瑪曼(Krystian Zimerman)、鄧泰山、李雲迪等人。
第19屆蕭邦鋼琴大賽頒獎典禮將於波蘭華沙大劇院(Teatr Wielki)舉行,典禮後3場得獎者音樂會將於蕭邦學會YouTube頻道直播,為這場舉世矚目的音樂盛事畫下完美句點。
更新時間|2025.10.21 13:4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