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帥氣、能言善道的林慈棋,在專業沙龍界很有名,「曼都賴董(賴淑芬)這些大前輩都叫我『小棋』,髮型設計師們則叫我『小棋老師』,因為這些設計師幾乎都上過我的課。」年輕時的他,還有另個稱號—髮品界吳克群。

但帥氣的林慈棋不是花瓶,他是靠一步一腳印、扎實地跑店,打出一片江山。林慈棋的父母在他中學時離異,「家裡氣氛很差,我不想回家,16歲就開始打工,便利商店、加油站、星巴克都做過。」專科念土木工程的他,還沒畢業後就進建築事務所幫忙畫設計圖,畢業後錄取了永慶房屋的仲介,他原先計畫賣房子成交,還能包下做室內設計圖,賺兩手,「當時從來沒想過要跟著爸爸做洗髮精這行。」

父親與叔叔1982年就創立了伊妮化妝品公司,專門代工便宜洗髮精、定型液等髮品,也有自己的品牌。「走的是薄利多銷,賣給家庭理髮店及材料行。」林慈棋回憶,從小家裡就有用不完的洗髮精,想換國外品牌也不行,「工廠規模很小,一直就我爸、我叔、我嬸幾個人在做,也做不出產能。」
在林慈棋準備去房仲業報到前夕,身體長期操勞、狀況變差的父親忽然問他:「要不要回家試試看?」當年才20歲的林慈棋,感受到父親對事業已無心力,決定回家幫忙。
「那時候工廠沒什麼生意,很常放假,已瀕臨倒閉。」林慈棋想一肩扛起業務,「但很難賣,因為從氣味到包裝都很老氣,我問我爸要怎麼賣,他也講不出來,只說『就說很好用』就對了。」

林慈棋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他要父親給他5年時間,他決定先去國際品牌上班學習。他從陌生開發做起,每天給自己訂15家髮廊的拜訪目標,「別的業務都是隨便跑跑就去泡沫紅茶店,因為我最終目的是要回家幫忙,所以就拚命學、努力跑。因為我很年輕,看起來又乾乾淨淨,進到店裡就主動幫忙摺毛巾,很多姐姐就會給機會。你一天跑15家,一個禮拜75家,一個月300家,怎麼可能沒10家成功! 我就維持這樣子,第七個月就是Top Sales了,也曾是那間公司的傳奇。」

在國際品牌做了2年,公司要升他為小主管,但他誠實地說出家中算同業、經營髮品工廠後,就被開除了。22歲被迫提早回家接班,並用在國際品牌做業務存到的30萬元資金,自創新品牌蕾娜塔,「因為資金有限,我就先做3支洗髮精、1支護髮素、1瓶頭皮水,共5支產品。我那時還不太懂原料,但我不要跟我爸的產品一樣,是那種髮麗香的香味,我都要用最好的。」
幾個同學看他很會賣,想跟著他做,「我的1人公司就變成4個人,我都是賺到錢就再養1個人、再多做1支產品,這樣慢慢增加、慢慢優化產品。」

20出頭的林慈棋接班父親老廠又自創品牌,渾身充滿幹勁,什麼機會都想試,甚至滿懷希望帶爸爸去跟前東家談合作,「他們提出非常不合理的條件,等於羞辱了我爸。那天我很難過,懊悔自己怎麼會那麼天真帶爸爸去…其實,很多我爸的經銷商也看衰我們,覺得不可能做起來。」
林慈棋更加勤奮地全國跑透透,他說自己最大的動力,來自必須要替父親爭一口氣…林慈棋是如何一步步將品牌做大,詳細報導可點入以下連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