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18:08 臺北時間

千萬別忽略脖子訊號 專家揭3情況不妙:癌症轉移的警訊

mm-logo
時事
摸到脖子出現不明腫塊千萬別大意,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醒千萬別忽略脖子的訊號;示意圖。(翻攝自pexels/攝影師:Andrea Piacquadio)
摸到脖子出現不明腫塊千萬別大意,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醒千萬別忽略脖子的訊號;示意圖。(翻攝自pexels/攝影師:Andrea Piacquadio)
摸到脖子出現不明腫塊千萬別大意,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醒千萬別忽略脖子的訊號,儘管大部分腫塊為良性,但若出現腫塊無痛且持續2週、硬塊不痛、伴隨體重減輕,3個情況就趕緊就醫檢查,有可能是癌症轉移的警訊。
劉博仁近日於臉書發文指出,不少人在洗澡或照鏡子時,意外發現脖子出現腫塊,內心難免焦慮是否有大問題,不過他說明「脖子出現腫塊或硬塊的原因很多,有些是暫時性、良性的發炎反應,但也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重要警訊。」
常見的原因為淋巴腺腫大,劉博仁表示,淋巴節分布在脖子兩側、下巴下方、耳朵後方等位置,當身體遭遇感染(如感冒、喉嚨發炎、牙齒感染)時,這些淋巴節會腫大,摸起來像小顆的圓球,有時會感到疼痛。這種情況通常隨著感染好轉而消退,屬於正常的免疫反應。
劉博仁提醒,若腫塊質地堅硬、固定不動,且完全不痛,持續超過2週仍未消退就得注意了,這類情況可能是唾液腺或甲狀腺腫瘤,也可能是鼻咽癌、口腔癌、喉癌等部位的癌細胞轉移至頸部淋巴結;此外,某些結核病或慢性發炎性疾病,也可能引起頸部長期腫塊。
該如何判斷是否要就醫?劉博仁直指可記住三大原則,「腫塊大於2公分、持續超過兩週未消退」「硬塊不痛,且摸起來固定不動」「同時有體重減輕、發燒、盜汗等全身性症狀」。最後也提醒,大部分的腫塊是良性的,但若有異常,及早就醫檢查,透過超音波、抽血、甚至細針穿刺切片,才能確定病因。
更新時間|2025.07.10 18:0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