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12:41 臺北時間

「1海鮮」塑膠微粒最多!比塑化劑還毒 醫提醒4大防範重點

mm-logo
時事
帶殼海鮮如蚵仔、淡菜可能含有較高的塑膠微粒。(翻攝自pexels)
帶殼海鮮如蚵仔、淡菜可能含有較高的塑膠微粒。(翻攝自pexels)
隨著塑膠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逐漸受到關注,急診科醫師張適恆指出,最新研究顯示,塑膠微粒可能是加速人體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與多種慢性疾病相關。
張適恆在其YouTube頻道分享,塑膠微粒可透過腸胃道、呼吸道甚至皮膚進入人體,並可能進一步分解為奈米級微粒,滲入組織器官。他強調,這些微粒不同於塑化劑,難以經由排汗或排尿排出,可能長期累積於體內,對健康造成威脅。
南韓2024年一項動物實驗發現,塑膠微粒會沉積於老鼠脂肪,造成「脂肪生成障礙」,加速老化進程。張適恆補充,臨床上腸躁症、肝硬化、心血管疾病等患者體內,也檢測到較高濃度的塑膠微粒,分布於肝臟、血栓、心肺、性腺與腎臟等部位,顯示其與衰老及疾病間存在關聯。
塑膠微粒可能干擾細胞功能,甚至影響基因運作,帶來長期傷害,為降低暴露風險,張適恆提出4項建議:
  1. 飲用與烹煮用水應先過濾,濾水壺即可去除逾九成微粒。
  2. 避免食用帶殼海鮮如蚵仔、淡菜,改選去內臟的魚類或小型底層魚。
  3. 保持居家環境清潔,定期清掃地板與地毯,減少吸入含微粒灰塵。
  4. 盡量避免使用塑膠容器加熱食物,外食時可自備耐熱非塑膠餐具。
更新時間|2025.08.28 12:41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