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8 17:53 臺北時間

限貸令引爆房市急凍 富比士示警十大亂象恐重創產業鏈

mm-logo
財經理財
富比士網路科技舉辦專家座,談房市場因政策出現之「十大亂象」。
富比士網路科技舉辦專家座,談房市場因政策出現之「十大亂象」。
央行祭出「限貸令」之後,2025年房市進入急凍期,雖然政府放寬銀行法第72-2條30%上限,但富比士網路科技執行長陳高超表示,市場仍因政策更迭出現「十大亂象」,因此富比士網路科技特別舉辦專家座談,提出建議與針砭政策錯誤建言。
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前3季全台買賣移轉棟數19萬4976棟,較去年同期減少28.1%,創下2017年以來新低,另根據財政部統計,今年1~8月房地合一稅只達345億元,年減21%,出現財政缺口與產業蕭條市況,尤其《限貸令》之後,許多購屋人在政策「溯及既往」追殺之下,出現換約甚至違約「十大亂象」,陳高超分述如下。
一、限貸令排除「購屋者」:事實上相反,已簽約者被告知申貸不到款,反而被要求補足現金。
二、已有第一戶的換屋族:簽切結延長18個月,但房市急凍賣不出,第二戶限縮貸款反而要補足現金。
三、商業銀行管控:央行將都更危老貸款計入「不動產集中度」額度管控,所以〈水龍頭〉並沒有大開。
四、溯及既往:房地合一稅與2023.7地政三法「平均地權」之後,使轉售兩難。
五、高價住宅無妄之災:雙北以外4千萬元房屋限縮貸款,過去4千萬元以下房屋,因房價上漲反而被列入高價住宅限縮。
六、貸款30%條款:根據內政部「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不可歸責於雙方致貸款不足差額在30%以內者,買方得分期清償,差額超過30%者,買賣雙方可解除契約,且賣方不得收取違約金,但實際上購屋人仍弱勢,引發諸多糾紛。
七、54.3萬戶交屋潮糾紛:截至2025年上半年新成屋完工遽增,消費者權益誰把關?
八、5%交屋款:最後5%交屋款被催繳,是否考慮換約違約或賠售?
九、建商倒閉:慶群開發、太極建設、鉅泓建設、高田營造,購屋人成立自救會自保?
十、回補現金:訂簽之後申報實價登錄,再回補現金。
陳高指出,上述「十大亂象」隨著限貸令糾紛四起,一向有經濟火車頭工業之稱的房地產稅收,也大幅銳減。根據財政部統計2024年全國房地產為首的地價稅、土增稅、房屋稅、房地合一稅、契稅,總計高達4,009億元,不僅凌駕股市證券交易稅,更佔整個中央政府總稅收3兆7,619億元的10.65%,但今年1至8月房地合一稅卻只345億元,年減幅度高達21%,顯示限貸令不僅造成市場交易紊亂,更讓十萬家房地產上下游景氣大蕭條。
康克爾國際法律事務所所長吳奕綸分析,近期房市政策變動雖號稱針對投資客,但由於台灣自有住宅比率高、屋主多傾向不賣以迴避衝擊,實際承受壓力的反而是換屋族與中小型建商;大型建商則因資金雄厚,得以持續主導價格。
他指出,央行雖強調新規並未溯及既往,但多數民眾在毫無預警下遭遇貸款成數驟減,導致違約情況明顯上升,形成政策認定與民眾實際感受的落差。吳奕綸提醒,為降低交易風險,買賣雙方宜在契約中明確約定:若貸款未達成交價金七成即可解約,且放款標準以成交價金而非銀行估價為依據,如此才能避免估價偏低造成爭議,並保障買方免負擔仲介費。
大華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張義權指出,「住者有其屋」已不合時宜,台灣居住政策應轉向「人人有屋住」,並可參考新加坡回購制或波蘭平價社宅模式,以改善供給不足、租金偏高及弱勢戶承租比例不佳等問題。他並強調,台灣不動產政策由國土署、地政司與金管會分頭管理,缺乏統一方向,甚至出現政策互相牴觸,導致市場長期失衡,呼籲政府成立專責機關,推動房市回歸健全。
更新時間|2025.11.28 17:5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