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麗路」由熱愛音樂、藝術的廖水來以他熱愛的圓舞曲〈BOLERO〉為名創立。廖水來曾赴日工作,回台後在《臺灣日日新報》記者楊承基經營的「維特咖啡」擔任主廚,昭和9年(1934年)自立門戶開了台灣第一家西餐廳,吸引許多文人雅士來這裡吃西餐、聽音樂、論時事。現在的波麗路除了134號建築物本身已是台北市定古蹟,不鏽鋼餐盤供應的西式餐食也是台北僅存的古典樣式。


經歷91年歲月的波麗路,有些事物變了,有些仍堅持不變,翻開菜單,依然能看到當年的法國鴨子飯、牛肉咖哩飯,隨餐附上的一大盆白飯,多到讓人傻眼,卻是老客人從小吃到大的回憶。
過去在第二代老闆廖賜麟掌舵下,波麗路成為高級西餐的代名詞,畫家張萬傳、楊三郎、陳德旺、洪瑞麟、郭雪湖、音樂家呂泉生、歷史學者林衡道都經常在此出入,謝東閔先生擔任台灣省主席時,也會招待客人到波麗路吃飯。
雖然號稱是西餐,少不了的是大稻埕特有的台式洋食氣味,經典前菜把客人最愛的滷雞翅、肉凍、花枝、火腿、熱狗、酸黃瓜、牛蒡、罐頭蘆筍、生菜、馬鈴薯泥共冶一盤,雖然其貌不揚,卻是體貼客人什麼都想吃一點的心意。看似台南棺材板的蝦盒,有個聽起來很厲害的洋名「克路斯達明蝦」(Cream of Prawn in Croustades),吃起來就是超濃郁的古代版明蝦巧達濃湯。

廖英鈞透露,波麗路牛排的做法是先醃再煎,讓肉質軟化入味,當年王永慶先生很愛這一味,三娘李寶珠也常來跟他媽媽(第二代老闆娘)喝咖啡聊天,從而啟發台塑招待所做牛小排的靈感。時至今日,廖英鈞依舊守護著菜單上的傳統味,只是分量比以前少了1/2至1/3,他笑說:「現代人真的沒有吃那麼多了。」
身為肉食主義者,廖英鈞除了讓霍斯汀炸豬排重出江湖,還不定期與主廚們討論新菜,父親的年代推出用黃牛肉的14盎司丁骨牛排,他則推出兩倍大的28盎司美國厚切丁骨牛排。


當年阿公廖水來以各種洋食、三明治吸引客人,廖英鈞在下午茶時段新推出的「超厚牛排三明治」則將紐西蘭菲力牛排先醃後煎,切片夾入兩片吐司麵包中,僅以少許洋蔥提味,光是厚度就讓人咋舌,拆開來數一數,肉量幾乎跟一客台式牛排差不多,口味也相當類似,把台灣特色發揮到極致。

新納入菜單的還有「法式焗烤田螺」,加入奶油、紅酒炒過的香料,淋在田螺上,鋪上起司焗烤,光聽做法就知道是超級消耗麵包的一道好菜,田螺入口軟嫩,鹹香迷人,一不留神就整盤吃光光。

不過我發現波麗路的下午茶時段還有一個必點的「巨無霸」好料,就是「起司牛肉可頌」或「舒肥雞肉可頌」,廖英鈞說,店裡的麵包都沿用配合多年的老廠商,只有這款巨型可頌是來自他同學的店,可頌切開後夾入肉片、生菜、番茄,鋪上起司,上桌前入爐焗烤一下,讓起司略微融化,大口咬下,所有食材滋味匯合在舌尖上,可頌夠油潤,起司擔當美味接著劑,居然出乎意料的好吃。

放在開了十年就能稱「老店」的現在,已經向百年邁進的波麗路無疑是餐飲奇蹟,第三代老闆廖英鈞的「守正創新」則是維持奇蹟的必要條件,讓老客人仍然願意上門,也靠新意吸引新客人,廖英鈞笑說:「我兒子願意接棒,那就繼續一起努力囉!」


波麗路餐廳(創始本店)
-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314號
- 電話:02-2555-0521
- 營業時間:11:30~20:30
- 刷卡:可。收1成服務費。
- 備註:「超厚牛排三明治」14:30~17:00限時供應